中使敲门为放鹰,羽林下马因寻鹿。
我生亦胡为,白头苦碌碌。
送君还山识君屋,庭草仿佛江南绿。
客心历乱登高目。
噫嚱乎归哉我家乃在莫釐之下、具区之东,侧身长望将安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中使敲门为放鹰,羽林下马因寻鹿。我生亦胡为,白头苦碌碌。
  • “中使敲门为放鹰”:唐代皇帝经常派出宦官(中使)出去打猎,他们敲门是为了召集猎鹰。
  • “羽林下马因寻鹿”:唐朝的皇家卫队“羽林军”会骑射驯鹿,所以这里说“下马”是为了寻找驯鹿。
  • “我生亦胡为”:作者感叹自己的一生就像放鹰寻鹿一样没有意义。
  • “白头苦碌碌”:指作者因为世事的艰辛和无谓的奔波而感到痛苦。
  1. 送君还山识君屋,庭草仿佛江南绿。客心历乱登高目。
  • “送君还山识君屋”:送走了友人后,作者回到山上,去寻找朋友的房子,以确认他是否安好。
  • “庭草仿佛江南绿”:庭院中的草看起来就像江南的绿色。
  • “客心历乱登高目”:作者的心情杂乱无章,登上高处眺望,眼中所见都是一片混乱。
  1. 噫嚱乎归哉我家乃在莫釐之下、具区之东,侧身长望将安从。
  • “噫嚱乎归哉”:感叹词“唉”,表示叹息;“归哉”意味着回家。
  • “我家乃在莫釐之下、具区之东”:作者家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东南方向,靠近莫干山和钱塘江。
  • “侧身长望将安从”:作者站在这里,仰望远方,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送别友人之后,独自登高远望,感慨人生无常和漂泊不定的情感。诗中的“我生亦胡为”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目标和意义缺乏明确认识的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无奈。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文化韵味和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