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前逢海户,衣食年年守环堵。
收稿腰镰拜啬夫,筑场贳酒从樵父。
不知占籍始何年,家近龙池海眼穿。
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自涓涓。
平畴如掌催东作,水田漠漠江南乐。
鴐鹅鸊鹈满烟汀,不枉人呼飞放泊。
后湖相望筑三山,两地神州咫尺间。
遂使相如夸陆海,肯教王母笑桑田。
蓬莱楼阁云霞变,晾鹰台上何王殿。
传说新罗玉海青,星眸雪爪飞如练。
诈马筵开挏酒香,割鲜夜饮仁虞院。
二百年来话大都,平生有眼何曾见。
头白经过是旧朝,春深惯锁黄山苑。
典守唯闻中使来,樵苏辄假贫民便。
芳林别馆百花残,廿四园中烂漫看。
记得上方初荐品,东风铃索护雕栏。
葡萄满摘倾筠笼,蘋果新尝捧玉盘。
赐出宫中公主谢,分遗阙下倚臣餐。
一朝剪伐生荆杞,五柞长杨怅已矣。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居住在海户的诗人的描述,通过描绘这位诗人的生活场景和经历,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大红门前逢海户,衣食年年守环堵。”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大红门前遇到一个海户的情景。这个海户穿着简朴,年年生活在狭小的住所中,生活简单而朴素。这里的“大红门”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环境,而“衣食年年守环堵”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满足。
颔联“收稿腰镰拜啬夫,筑场贳酒从樵父。”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农民交往的情景。他手持镰刀收庄稼,向地主(啬夫)交纳租税,然后去集市上买酒喝,同时也会跟随樵夫一起砍柴。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农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颈联“不知占籍始何年,家近龙池海眼穿。”描述了诗人对家乡的了解。他不知道家乡的具体历史,只知道家乡靠近一个被称为“龙池”的地方,那里有一眼可以穿透大海的大洞。这里的“家近龙池海眼穿”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自豪。
尾联“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自涓涓。”则描绘了诗人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这里共有七十二个泉眼,泉水长流不断,御河水暖如春,水流潺潺。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诗中提到的“蓬莱楼阁云霞变”,指的是蓬莱山的美景。蓬莱山是中国的一个著名景区,山上有蓬莱阁,传说中有仙人居住。而诗中的“晾鹰台上何王殿”则指的是传说中的晾鹰台和王殿。晾鹰台据说是古代皇帝狩猎的地方,而王殿则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环境、与农民交往、家乡地理以及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