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访梅花来,今见梅花去。
何必为村翁,重寻灌园处。
种梅三十年,绕屋已千树。
饥摘花蕊餐,倦抱花影睡。
枯坐无一言,自谓得花意。
师今远来游,恰与春光遇。
索我囊中诗,搔首不能对。
寄语谢故人,幽香养衰废。
溪头三尺水,好洗梅魂句。

注释:

  1. 盐官僧香海问诗于梅村村梅大发以诗谢之:盐官的僧人香海来问诗人梅村村(作者)关于梅花的问题,梅村村用一首诗来回答。
  2. 但访梅花来,今见梅花去:我本来是为了寻找梅花而来的,但现在却只能看见梅花离去的身影。
  3. 何必为村翁,重寻灌园处:你为什么要为了这个老农而重新去寻找他曾经种下的花圃?
  4. 种梅三十年,绕屋已千树:梅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在院子里种了上千棵树的梅花。
  5. 饥摘花蕊餐,倦抱花影睡:我饿了就摘食梅花的花瓣当饭吃,累了就抱着梅花的影子睡觉。
  6. 枯坐无一言,自谓得花意:我在枯坐时没有说什么话,但我认为自己已经领会到了梅花的意境。
  7. 师今远来游,恰与春光遇:你的师傅现在来到这里旅游,恰好遇到了春天的美景。
  8. 索我囊中诗,搔首不能对:他向我索要我的诗,我搔头苦思也无法作答。
  9. 寄语谢故人,幽香养衰废:请你告诉这位老朋友,这幽香可以滋养衰老的人。
  10. 溪头三尺水,好洗梅魂句:溪头有三尺深的泉水,可以用来洗涤那些被梅花精神感动的句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力量。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首二句写梅花的盛衰,引出下文的议论;三、四两句写出诗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五、六句进一步写出他对梅花的喜爱;七、八句写梅花的精神给人们带来的启迪;九、十两句写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扬。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即追求自然、热爱生活、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等。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