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昔东巡,作歌示来裔。
李斯留篆刻,足共神仙配。
胡为泰岱巅,苍碑独无字。
持此谢六经,免滋后贤议。
至今仓颉台,行人尚流涕。
君今怀古迹,斯文起凋敝。
虫鱼虽改窜,扶桑自天际。
千载灵光宫,丹书闭房记。
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

【注释】

  1. 秦皇:指秦始皇。东巡,即秦始皇曾东至海边巡视。
    2.作歌示来裔:指秦始皇曾在海边作诗以告示后人。
    3.李斯:秦朝丞相,曾为秦始皇刻石碑。
    4.苍碑:指秦始皇所刻的碑文,但无字。
  2. 谢六经:感谢古代的儒家经典。
    6.仓颉台:传说中黄帝造字的地方。
  3. 行人:指到访者或游人。
  4. 怀古迹:怀念古代的历史遗迹。
  5. 起凋敝:振兴衰败的文化。
  6. 虫鱼:指《易经》中的文字。
  7.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神树,即日本的国花扶桑花。
  8. 丹书:红色的印章文字。
  9. 闭房记:指古代帝王将重要的政治决策写在纸上,封存在密室,只待皇帝临幸时才打开查阅。
    14.兵火:战争造成的破坏。
  10. 搜扬:搜寻、收集。
  11. 钟离意:西汉初年著名大臣,因事被免官后隐居于山东,与施愚山是同乡。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施绍莘送友人施愚山赴山东任提学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送”字,表达了作者对施愚山的期望和祝福。
    首联“秦皇昔东巡,作歌示来裔”,点出秦始皇曾经东巡过山东,并在海边留下过歌声。这一联既点明了地点,也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接下来,“李斯留篆刻,足共神仙配。”则提到了李斯(秦始皇的丞相)曾为秦始皇刻下了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足以与神仙相匹配了。这里的“足共神仙配”指的是文字能够表达出超凡脱俗的境界。
    第二联“胡为泰岱巅,苍碑独无字?”则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泰山的碑文竟然没有文字呢?这既是对前一句的解释,也暗示了作者对泰山碑文的期待。接下来的“持此谢六经,免滋后贤议”则是说如果能够保留下泰山的碑文,那么就不需要再担心后世的学者会提出各种质疑和争议了。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期望。
    第三联“至今仓颉台,行人尚流涕。”则是说至今仍然有人在仓颉台这个地方哭泣,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些已经消失的文字。这里的“仓颉”指的是传说中的创造文字的人,“涕”是指眼泪。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字消失的惋惜之情。
    第四联“君今怀古迹,斯文起凋敝。”则是说如今你带着古迹来到这里,那么就要想办法振兴衰败的学问。这里的“怀古迹”指的是带着古代的遗迹来到这里,“斯文”则是指文化。这里的“起凋敝”指的是振兴衰败的文化。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复兴的期望。
    第五联“虫鱼虽改窜,扶桑自天际。”则表示即使《易经》这样的经典书籍被篡改了,但那些从天而降的书籍依然存在。这里的“虫鱼”指的是易经中的八卦图,而“扶桑”则是神话中的太阳神之国。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经典书籍存在的信仰。
    第六联“千载灵光宫,丹书闭房记。”则是说千年后的灵光宫里,那些重要的决策都被记录在红印文书之中。这里的“丹书”指的是红色印章文字,而“灵光宫”则是传说中的皇宫。这里的“闭房记”指的是将重要决策写在密室里保存起来。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录的重视。
    第七联“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则是说在战争时期唯一被搜集起来并重新发现的,就是钟离意的故事。这里的“独搜扬”指的是在战争时期唯一被搜罗起来的,而“重见钟离意”则是指再次看到钟离意的故事。这里的“兵火”指的是战争,而“搜扬”则是指搜集、搜寻。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故事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人的文字与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复兴的期望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