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车马访烟萝,记向夷齐庙下过。
百岁共看秦伏胜,一经长在汉田何。
知交已料沧江少,耆旧翻疑绝塞多。
听罢袁丝数东望,酒酣求作绛人歌。
永平田君宗周,是吴地故学博也。袁重其识之尤,展成司理其地相见,询袁年百有二矣。索诗纪异并简展成:
北平车马访烟萝,记向夷齐庙下过。
百岁共看秦伏胜,一经长在汉田何。
知交已料沧江少,耆旧翻疑绝塞多。
听罢袁丝数东望,酒酣求作绛人歌。
【注释】
- 北平:地名,在今北京城东北。
- 烟萝:烟雾缭绕的景象。
- 夷齐:指伯夷、叔齐,古代两位著名贤人。
- 伏胜:西汉人,精通《诗经》,著有《伏生古经考》一书。
- 沧江:即长江,因流经江苏、浙江两省得名。
- 绛人歌:绛州(今山西新绛县)的民歌歌谣。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公元109年所作。诗人当时任司理参军,在赴任途中,拜访了友人田君宗周,两人就诗歌创作进行了交谈。
首句“北平车马访烟萝”,写诗人在北平城北的车行路线。北平,今北京市。车马,代指出行的人和车马。烟萝,烟雾缭绕的样子,形容山路曲折蜿蜒。这里描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
第二句“记向夷齐庙下过”,写诗人在到达目的地后,去夷齐庙前的路上。夷齐,指伯夷、叔齐,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忠臣。庙,指庙宇,祭祀场所。这里描写诗人在庙前经过的情景。
第三句“百岁共看秦伏胜”,写诗人与朋友共同欣赏《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秦伏胜,即秦嘉,东汉末年的学者,擅长古文经传,曾注《左氏春秋》。他与诗人交往甚厚,所以称他为“秦伏胜”。这里描写诗人在庙前欣赏秦嘉所作的《毛诗序义》。
第四句“一经长在汉田何”,写诗人在参观庙宇时,看到一幅汉代的画卷。汉田何,指汉代的著名画家田章。这里描写诗人在庙中看到汉代画卷的情景。
第五句“知交已料沧江少”,写诗人与田君宗周相会时的感慨。知交,指朋友知己。沧州,指黄河以南的地区。这里描写诗人与朋友在黄河以南地区相聚的情景。
第六句“耆旧翻疑绝塞多”,写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耆老,指年高德劭的老人。这里是说,诗人认为朋友年纪虽大,但仍然像年轻时一样充满活力。
第七句“听罢袁丝数东望”,写诗人在听到好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后,感到十分感动,于是向东眺望,聆听他的歌声。袁丝,即袁安,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这里描写诗人听到好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后的情景。
第八句“酒酣求作绛人歌”,写诗人在听完好友的故事后,请求他为自己唱一曲。绛人歌,指绛州民间流传的歌谣。这里描写诗人在听完好友讲述自己的故事后,请求他为自己唱一曲的情景。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整首诗以“访烟萝”开头,描绘了诗人在北平城北车行路上的情景。然后,通过“夷齐庙”、“秦伏胜”等关键词,展示了诗人与好友相聚时的激动心情。接下来,又通过“汉田何”、“耆旧”等关键词,赞美了好友的年华依旧,活力四射。最后,以“袁丝数东望”和“酒酣求作绛人歌”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