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黄陵对落晖,长沙西去不能归。
甘宁旧垒潮初落,陶侃新营树几围。
五岭烽烟城郭改,三湘征调吏人稀。
老臣裹革平生志,往事伤心尚铁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对全诗的内容进行解读,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

译文:秋天快尽的时候,我站在黄陵对着夕阳,长沙向西去我却不能回来.甘宁的旧营垒潮水刚刚退落,陶侃新筑的城墙只有几围那么大.五岭烽烟使城郭改变,三湘征调使得官吏稀少.老臣裹着皮袄一生有志,往事伤心仍然身着铁甲.

注释:即事:眼前之事,指作者当时的处境.黄陵:地名,在今湖南境内.西去:向西走,离开.宁:三国时孙权部将.旧垒:指孙权曾建于赤壁的营垒.陶侃:晋朝开国元勋.新营:指陶侃所筑的新营垒.五岭:指广东大庾、连山、阳山、乳源诸岭.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湘水、潇水等三条河流.裹革:披上战袍.平生志:平生之志.伤心:悲苦.尚铁衣:依旧穿着铁甲衣.赏析: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末夏初.诗人由岳阳乘舟东下,经洞庭湖,过长江入湘江,抵达衡州(今衡阳),再溯湘江而上,到达衡山南麓的耒阳.这时他已离开长沙近一年,又回到故乡了.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开头两句写诗人登上黄陵,面对落日余晖,眺望家乡,无限惆怅.诗人以落日余晖映照湘江之景,烘托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情调,为以下抒发怀乡之情作了铺垫.后两句写诗人经过湘江边,来到长沙城外,看到湘江边上是一片荒凉景象,不禁想起当年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事来.诗人由此想到自己远离故土万里之外,不能回乡,而孙权却仍驻守长沙,心中十分不平.于是诗人联想到陶侃当年在长沙建立新营垒,现在已是“树几围”了.这里诗人运用反衬手法,既表现了长沙城的荒凉破败,也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不平.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家乡人民长期遭受战争的痛苦,不由得黯然神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