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盗贼尚纵横,白昼畿南桴鼓鸣。
谁道尽提龙武将,翻教远过阖闾城。
军需苦给嫖姚骑,节制难逢仆射营。
斥堠但严三辅靖,愿消兵甲罢长征。

【注释】

即事 其六: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

西山盗贼尚纵横,白昼畿南桴鼓鸣:西山一带盗贼还横行霸道,白昼里京城附近的战鼓声不断响起来。

谁道尽提龙武将,翻教远过阖闾城:谁说能够完全控制那些像龙一样的武将们,反倒使他们远逃到了越国的首都(吴都——阖闾城)。

军需苦给嫖姚骑,节制难逢仆射营:军需物资十分紧张,只好勉强拨给那些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骑兵;而军队的指挥却很难找到“卧虎将军”郭子仪那样的营地统帅。

斥堠但严三辅靖,愿消兵甲罢长征:只求在三辅地区保持治安安宁,希望停止征战,解除长途行军。

【赏析】

此诗首句写西山盗贼猖獗;次句写京师警钟频传;第三句承上启下,指出这些盗贼是“贼中之王”;第四句则进一步说明他们不仅未被制服,反而远离了京都。五、六两句以“苦”与“难”作结,表明朝廷对边患之忧和军费之急,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烦恼。末联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和平安宁的热切愿望。

全诗四句,前两句为一层,后两句为一层。每层之间用“也”字衔接。全诗从朝廷到边关,由朝廷到人民,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第一、二句,直陈其事。先说西山一带盗贼猖獗,再说京师战鼓震天。这两句话一气贯注,一唱到底,气势充沛,笔力雄健有力,读起来如闻战鼓声震天动地,令人心悸。

第三、四句,点明盗贼之源。说西山一带的盗贼之所以猖獗,是因为那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之所以强大,又因为那里有一批优秀的将领。这里既写出了西山盗贼的猖獗是由“贼中之王”造成的,又暗寓着“将帅无才,累于群小”的意思。

五六两句,再进一层,揭示造成盗贼猖獗的真正原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贼中之王”之所以远逃他乡,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才能如何,而是由于朝廷对他们的控制不力。这两句既是对前句的具体解释,也是对全诗的总括。

七八两句,进一步揭示造成盗贼猖獗的真正原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军需物资十分紧张,不得不勉强拨给那些像“飞将军”李广一样的骑兵;而军队的指挥却很难找到“卧虎将军”郭子仪那样的营地统帅。这两句既是对上两句的具体解释,也是对全诗的总括。

最后两句,以“严”、“愿”二字收束,表明朝廷对边患之忧和军费之急的深切忧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烦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和平安宁的热切愿望。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使读者对全诗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当、准确,没有一句废话。全诗共四句,但内容相当丰富,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把西山盗贼和京师战鼓联系起来,既揭示了西山盗贼的猖獗,又暗示了京师战乱的原因。第五、六句和第七、八句,通过“苦”与“难”两个词语,把朝廷的忧虑和人民的疾苦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诗句既有形象性又有深刻性。最后两句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总之,这是一首结构严谨、内容深刻、富有哲理的优秀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