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湖百顷寺门桥,梵唱鱼龙影动摇。
三要宗风标汉月,四明春雪送江潮。
高原落木天边断,独夜寒钟句里销。
布袜青鞋故山去,扁舟芦荻冷萧萧。
【诗句释义】
过甫里谒愿公因遇云门具和尚:路过甫里拜访愿公,在云门寺遇到了具和尚。
晴湖百顷寺门桥,梵唱鱼龙影动摇:晴天的湖泊广阔无边,寺门上的桥上,梵唱声如同鱼龙在水中游动。
三要宗风标汉月,四明春雪送江潮:禅宗三要宗的风气高扬如同汉代明亮的月光,四明(今宁波市)春天的雪景伴随着江水向东流去。
高原落木天边断,独夜寒钟句里销:高原上落叶纷纷,仿佛天地间一片苍茫;独自在夜晚聆听寒钟的声音,仿佛时间停滞。
布袜青鞋故山去,扁舟芦荻冷萧萧:穿着布袜、草鞋,带着对故乡山的回忆离开了,扁舟中飘着淡淡的芦花,冷清而寂静。
【译文】
走过甫里拜访愿公,偶然与云门具和尚相遇。
晴朗的湖水宽阔无边,寺门前石桥上梵唱声悠扬,鱼儿和龙影在湖面上摇曳。
禅宗三要宗的风范照耀如汉地明月,四明春雪映衬江水东流。
高原上枯黄的树叶随风飘散,孤寂的夜晚听着寒钟声让人心醉。
穿布袜、草鞋告别故乡山色,扁舟中芦花飘香却冷清而寂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名胜的同时,偶遇一位高僧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佛法的向往。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以及对僧人活动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首联“晴湖百顷寺门桥,梵唱鱼龙影动摇”,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晴湖百顷,形容湖面辽阔无边,给人以宽广无垠的感觉;寺门桥上,梵唱声如鱼龙游动,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景色的美,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能力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颔联“三要宗风标汉月,四明春雪送江潮”,则是对禅宗三要宗的赞美,同时将自然景物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这里的“三要宗”是指禅宗中的“禅定”、“般若”和“戒律”,它们象征着佛教的核心价值观,而“汉月”则暗指禅宗的清净之境与明月般的皎洁。“四明春雪送江潮”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四明地区特有的春雪与江水的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颈联“高原落木天边断,独夜寒钟句里销”,则进一步展现了高原的独特风情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高原上的落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而孤寂的夜晚听寒钟,则传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思考。
尾联“布袜青鞋故山去,扁舟芦荻冷萧萧”,则是诗人告别故乡的情景。布袜和草鞋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怀念,而扁舟和芦花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寂寞。这里的“萧萧”用来形容芦花飘动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