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断源何处,涓涓树底生。
遇风流乍急,入夜响尤清。
枕可穿云听,茶频带月烹。
只因愁水递,到此暂逃名。
【注释】
惠井:惠山寺的石井。支泉:从岩石缝隙中涌出的泉水。涓涓:水流细细的样子。树底生:在树底下生出。风流:指风声。乍急:突然变得急促。枕可穿云听:枕头可以穿过云层去听水声。茶频带月烹:经常带着月光烹茶。
【赏析】
这首诗写惠泉之美,前人称誉不绝,如宋代苏轼曾赞为“天下第二泉”,元代杨载称之为“惠山绝品”。惠泉因惠山寺而得名,而惠山寺则以“支泉”闻名遐迩。《秦留仙寄畅园三咏 其二》是一首题惠泉的七言绝句。诗的前半部分写泉之景,后半部分写泉之声。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诗的开头两句:“石断源何处,涓涓树底生。”这是对惠泉景色的形象描绘。诗人首先描写了惠泉源远流长、源远流长的源头在何处,它从树根处流出,涓涓的细流从树根里涌出。这里既写出了水的清澈,也写出了水的来源。
“遇风流乍急,入夜响尤清。”这两句是写惠泉声音的变化。当风吹来的时候,泉水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起来;到了夜晚,泉水的声音更加清晰。这里的“乍”和“尤”都是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
“枕可穿云听,茶频带月烹。”这是写惠泉的声音给人带来的感受。这里的“枕”和“带”都是动词,表示动作的进行。诗人用“穿云”“带月”来形容惠泉的声音,形象地表达了惠泉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同时,这也表明了泉水的流淌时间很长,持续不断地发出声音。
最后两句是写惠泉给人的感觉。这里的“只因”是原因状语,用来表示原因;“愁”则是诗人自己的心情。这里的“愁”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忧愁,也可以理解为对惠泉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惠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惠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