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恸怜渠幼,他乡失母时。
止因身未殒,每恨见无期。
白骨投怀抱,黄泉诉别离。
相依三尺土,肠断孝娥碑。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一恸怜渠幼,他乡失母时。
- 注释: 极度的悲痛,因女儿年幼失去母亲而悲伤。
-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女儿幼小生命的同情与惋惜。在传统文化中,孩子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不幸往往触动人心。
- 止因身未殒,每恨见无期。
- 注释: 由于我还活着,所以感到遗憾无法见到她最后一面。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送女儿最后一程、见证其死亡时刻的深切遗憾。”身未殒”暗示了诗人尚存于世,与“他乡失母”形成对比,强调了生与死、离与合的深刻情感体验。
- 白骨投怀抱,黄泉诉别离。
- 注释: 白色的尸骨被投入怀中,黄泉之下诉说着离别的痛苦。
- 赏析: 此句通过象征性的语言,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面对亡女遗体时的悲痛与不舍。同时,”黄泉”这一词汇常用于表达极深的悲痛或死后的情景,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相依三尺土,肠断孝娥碑。
- 注释: 依靠着仅有的土地,思念之情足以让人肝肠寸断,因为那孝娥碑上刻有女儿的名字。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和绝望中的无助与哀愁。”相依三尺土”形容了诗人与亡女生前紧密的联系,即使在死后也未能分离,这种感情的牵绊是深沉且痛苦的。同时,”孝娥碑”象征着女儿生前的孝顺与牺牲,她的离去让所有记忆和期望化为灰烬。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哭亡女”事件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父亲在悲痛与无奈中的心理状态。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与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