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天地尽,白日待销沉。
不谓斯文丧,终存万古心。
典坟留太学,钟鼓起华林。
清雒安澜后,遗编定可寻。

【注释】

河流天地尽,白日待销沉:黄河横贯东西,流经天山、淮河、长江、汉水、黄河五省,连接天地。白日,喻指太阳或时光。

不谓斯文丧,终存万古心:想不到这些文化遗产会丧失,但它们的精神永远存在。斯文,代指文化和学问。

典坟留太学,钟鼓起华林:在太学中保留《尚书》、《春秋》,在华林园中设立钟鼓楼。典坟,指典籍,即经典。太学,即太学宫,古代的最高学府。

清雒安澜后,遗编定可寻:清洛水安定下来之后,那些遗留下来的典籍一定能找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周子俶是诗人的同乡,两人交谊深厚。诗人送他到河南学使者幕,作此诗赠行。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周子俶的依依不舍之情。

“河流天地尽,白日待销沉。”黄河横贯天山、淮河、长江、汉水、黄河五省,流经天山、淮河、长江、汉水、黄河五省,连接天地。白日,喻指太阳或时光。诗人用“天地尽”与“白日待销沉”相对比,既写出时间的推移,又写出空间的辽阔,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

“不谓斯文丧,终存万古心。”想不到这些文化遗产会丧失,但它们的精神永远存在。斯文,代指文化和学问。诗人认为这些文化和精神财富是不会消亡的。

“典坟留太学,钟鼓起华林。”在太学中保留《尚书》、《春秋》,在华林园中设立钟鼓楼。典坟,指典籍,即经典。太学,即太学宫,古代的最高学府。“典坟”与“钟鼓”,一个代表文化,一个代表生活。“华林”为皇家园林,这里指洛阳城。

“清洛安澜后,遗编定可寻。”清洛水安定下来之后,那些遗留下来的典籍一定能找到。诗人用“安澜”与“遗编”相对应,既写出河水的平静,也写出典籍的丰富。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周子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日”、“典坟”、“钟鼓楼”、“华林园”、“清洛水”等,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文化画卷。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如“白日待销沉”“清洛安澜后”。整首诗既富有感情色彩,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