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常山去,滹沱雨过清。
卖浆无旧隐,挟瑟有新声。
曳履丛台客,投戈熊耳兵。
如逢赵公子,须重鲁连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及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最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友人往真定的情景。“五月常山去”点明时间是在仲夏时节;“滹沱雨过清”,点明当时天气已由雨季转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惜别之情。三四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在途中相遇,诗人为友人饯行。“卖浆无旧隐”是说没有地方买酒给朋友送行,“挟瑟有新声”则是说明诗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却仍然想以古调来酬答朋友,表达对朋友的一片真情。

五六句写诗人在途中遇见了老朋友,诗人与老友相会。“曳履丛台客”写诗人看见老朋友从丛台走来,他穿着破旧的衣服,拖着鞋子在丛台边徘徊不定,表现出他的穷愁潦倒;“投戈熊耳兵”写诗人看见老朋友手里拿着弓箭,准备上阵杀敌,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忠贞不屈。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时的惊喜交加,也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忠勇爱国品质的赞扬。七八句写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如逢赵公子”是说如果遇到像赵国公子平原君那样慷慨解囊、重用人才的人,那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须重鲁连生”是说如果遇到像鲁仲连那样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人,那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也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认可。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感人,结构严谨紧凑。首联写诗人送别友人往真定的情景;颔联通过写诗人与友人在途中的相遇,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颈联写诗人与友人在丛台边相遇时的情形;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勉励。

译文:

五月的时候常山已经远去了,滹沱的雨水刚刚停止,天又晴朗起来。

没有地方买酒来给朋友送行,但我还抱着瑟弦弹奏着一曲新的歌。

我拖着破鞋子在丛台边徘徊,准备把弓箭投入熊耳山下的河水之中。

如果遇到像赵国公子平原君那样慷慨解囊、重用人才的人,就可以发挥你的才能;如果遇到像鲁仲连那样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人,那就可以施展你的口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诗人正被贬谪在河南陈留县(今河南开封),而其好友李白则在东都洛阳,二人虽然相隔千里,但却时常互通书信往来。此诗便是诗人写给友人的一首送别诗。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后半部分抒发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感人,结构严谨紧凑。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点出了送别的场景。“五月”二字暗示了天气由雨季转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借用《诗经》中的句子,意指友人将要离开,所以用“五月常山去”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而“滹沱雨过清”中的“滹沱”指代河北的滹沱河,“雨过清”则形容雨后空气清新、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惜别之情。

第三四句是对友人的勉励之词。“卖浆无旧隐”,意为没有地方买酒来给朋友送行。“挟瑟有新声”则是说诗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本事,却仍然想以古调来酬答朋友,表达对朋友的一片真情。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朋友能够施展才华、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这种期待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第五六句写诗人与友人在途中再次相遇的情形。“曳履丛台客”指的是诗人看到老朋友在丛台边徘徊不定的情景。“投戈熊耳兵”则是指诗人看见老朋友拿着弓箭、准备上阵杀敌的情形。这两个动作描绘了一个壮士临危受命、慷慨赴难的形象。这不仅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还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彼此的信任。

第七八句是对友人最后的勉励。“如逢赵公子”,意味着如果遇到像赵国公子平原君那样慷慨解囊、重用人才的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遇到像鲁仲连那样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人,那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也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认可。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结构严密紧凑。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幅送别友人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