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同三子,春风去住愁。
那知为此别,五月又并州。
榆荚催征骑,榴花落御沟。
知君分手意,端不为封侯。

【解析】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纪伯紫往太原 其三》。全诗写离别之情,却以“别”作结,言外之意深长。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伤感的环境氛围,使人仿佛听到了临行时客舍中三子惜别的叹息声和别离后五日又同去并州的怅恨之语。诗中的“愁”字反复出现,突出了离别的悲凉。

【答案】

译文:

客舍内我和三个朋友同住,春风里我依依不舍地告别离去。

谁知这次分别竟是永别,五月又到了并州。

榆荚催发征衣,榴花飘落御河沟。

知道你分手的心情,并不为了求官封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与友人话别后,写给好友纪伯紫的。纪伯紫要去太原任职,诗人送别他,并赠给他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客舍同三子”,点明送别的地点。三子,即三个朋友。“客舍”即旅馆,这里指京城长安。诗人和三子同住客舍,一起度过了一段时间,彼此之间十分要好。“春风去住愁”,这一句写诗人与朋友们依依不舍的离情。“春风”暗指季节,春风一过,天气转暖,春天就要过去了,而他们却要在春光中告别,所以感到惆怅。

第二句“那知为此别,五月又并州”,是说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会如此长久,因为五月间就要到并州去了。“那知”二字写出诗人对朋友此行的关切和忧虑之情。“五月”二字,既交代时间,又暗示了此行路途遥远。

第三、四两句“榆荚催征骑,榴花落御沟”,写诗人送别的情景。“榆荚”是一种树的果实,形状像豆荚,可以当马鞭用。诗人送别朋友时,看到榆荚已经成熟,就催着朋友赶快动身。“榴花”是石榴的花,鲜艳夺目。这里用“落御沟”来代称“飞向皇宫”。诗人送别朋友时,看到石榴花开了,想到皇帝也该赏花了。“御”在这里是泛指皇宫的意思。这两句写诗人送别朋友时所见到的景物。

第五、六两句“知君分手意,端不为封侯”,是说我知道您这次分手不是贪图做官得名,不是为了求得高官厚禄。“封侯”,指封爵。“端”是副词,表示语气。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小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了岑参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他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是唐人送别诗中的佳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