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已三年惫,兵须六郡豪。
一时缘调遣,平昔滥旌旄。
后顾忧辎重,前军敢遁逃。
只今宜早击,都护莫辞劳。
【注释】
胶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度县一带。
将已三年惫:“将”指军队的将领,“惫”是困乏、疲惫的意思。
兵须六郡豪:军队需要六个郡的豪杰来领导。
调遣:指挥调度。
滥旌旄:“旌”是指旗帜,“旄”是古代的一种长柄旗杆,这里指军旗。
辎重:车上装载的物资和车辆。
都护: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此处泛指军队最高长官或统帅。
【译文】
已经三年了,将士们都感到疲倦不堪,现在的军队需要六郡的豪杰来领导。
一时因战事而调遣,往日里滥竽充数的官员如今却担任了军政大权。
回头看后路忧虑辎重,前面军队却敢逃跑不战。
现在应当及早发起攻击,都护不必推辞辛劳苦功。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唐代诗人李益的某次出使北朝时期。诗的首联点明题旨,二联写自己奉命出使北朝的经过;三联抒发感慨,四联表达自己的主张;尾联勉励将士们为国立功。
这首诗从作者奉命出使北朝起笔,写自己奉命出使北朝的经过。“将已三年惫”,说已经三年时间了,将士们感到疲倦不堪,“惫”是疲惫的意思,用来形容将士们长期奔波在外,十分辛苦。“兵须六郡豪”,指出征的军队需要六个郡的豪杰来领导,“须”是要求的意思。这两句话是交代出使北朝的原因和任务。接着写自己奉命出使北朝的经过。“一时因调遣,平昔滥旌旄”,说因为战事的需要,才被派往北方,往日里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此时却担任了军政大权的重任。这两句写自己受命出使北朝的原因。“后顾忧辎重,前军敢遁逃”,写自己出使北朝途中的担忧,担心后面有人偷跑掉,不敢再向前行进。这两句描写出征途中的困难。最后写自己出使北朝的目的。“只今宜早击,都护莫辞劳”,说现在应该尽快发起攻击,不要推辞辛劳苦功,“都护”是古代对最高长官或统帅的尊称。这两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
此诗语言平易流畅,明白晓畅,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在艺术表现上,一反当时诗歌追求形式华美、讲究词藻雕琢的习尚,具有朴素无华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