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人,名白,字小宛,号青莲,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明崇祯十二年(西元一六三九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生卒年:1624-1651
江苏苏州人,名白,字小宛,号青莲,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明崇祯十二年(西元一六三九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生卒年:1624-1651
【其一】 幽草凄凄绿上柔,桂花狼藉闭深楼。 银光不足供吟赏,书破芭蕉几叶秋。 释义:幽静的草丛中,绿色的草儿显得格外柔和,桂花散落在深闭的楼上。因为阳光的照射不足以照亮整个空间,所以无法让人欣赏到这些美丽的花花草草。而那些破碎的芭蕉叶片,已经随着季节的变迁,变得枯黄凋零了。 【其二】 残柳凋荷绿未沉,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满地槐花秋正深。 释义:残败的柳枝和凋零的荷叶
【注释】 - 秋闺词十一首:《秋闺词》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共十一首。 - 无事无情亦未闲:指没有事情的时候也没有心情闲适。 - 孤心常寄水云边:孤独的心灵常常寄托在水面和云端之间。 - 今宵有月无人处:今天晚上只有月亮,没有人。 - 高讽南华秋水篇:高声吟咏《南华经》中的《秋水篇》。 - 满畦寒水稻初黄:满田的稻子已经变成了黄色。 - 细鸟归飞集野棠:细碎的小鸟归巢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语境,运用相关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等知识来推断诗歌的意象或意境。本题要求分析“赏菊和查心谷韵”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情感。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秋闺词 · 其八的诗句为“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下面将详细解释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及其在全诗中的意境: 1. 小庭如水月明秋: - “小庭”指一个小巧的院子或者庭院,“如水”形容其宁静、清澈。 - “月明秋”描绘了秋季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小院中的情景。 2. 天远窗虚人自愁: - “天远”表示天空遥远,给人一种空旷和寂寞的感觉。 - “窗虚”意味着窗户虽然存在,但却显得空洞无物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独坐红窗闷检书】 注释:独自坐在红色的窗户旁,心情郁结而无法舒展。 译文:我独自一人坐在红色的窗户旁,心里充满了郁闷和烦躁。 第二句 【双眉终日未能舒】 注释:我的眉头紧锁,整天无法舒展。 译文:我的眉头因为心事沉重而紧紧皱起,整天都难以舒展。 第三句 【芳容销减何人觉】 注释:美丽的容颜逐渐消瘦,有谁能够察觉? 译文:美丽的脸庞渐渐消瘦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诗句在前,译文在后,且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对应的关键词注释: 1. 独坐枫林下 - 描述了一个人独自坐在枫树林中的情景。 - 枫林:指的是枫树成林的地方。 - 独坐:独自一人坐着,可能表示一种沉思或孤独的感觉。 2. 云峰映落辉 - 描绘了云朵在山峰上反射出光辉的景象。 - 云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映落辉:形容云与山峰相互映照,光芒四射。 3.
绿窗偶成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译文: 疾病缠身,只能透过窗户观赏窗外的花花草草,心中满是忧愁和思念。在幽静的房间里独自坐着,弹起瑶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黄鹂鸟似乎也理解我的心意,总是在柳树之外发出悦耳的声音。 注释: 1. 绿窗偶成:指作者因病体不佳而只能在绿色植物环绕的窗前偶然写成的一首诗。 2. 病眼看花愁思深:疾病使得视力受损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生卒年
元大都人,字德信。 一说名德信。 生平事迹不详。 工乐府。 所作杂剧、散曲散佚甚多,据《录鬼簿》载,存《拜月亭》、《娇红记》等十四种。 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及散曲数套。 其中《西厢记》最为出名,被后人推为北曲第一。 生卒年:?-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 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 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 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 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 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