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僧。
苏州府吴江人,俗姓沈,字达观,号紫柏。
年十七出家虎丘寺,二十从讲师受具戒参。
游五台,至京师,归吴重建楞严废寺。
后游大房石经,进隋僧净琬所藏佛舍利。
旋以狱词牵连论死,索浴说偈端坐而逝。
有《长松茹退集》。
(《光绪苏州府志》卷一三四)
生卒年:?-1604
真可
查阅内容
诗句解析: 1. 登那罗延窟 - 描述了诗人攀登进入那罗延窟(可能指的是一处山中或洞中的圣地)的场景。 2. 菩萨僧常住 - 表达了对菩萨僧的崇敬和常驻此地的情感,暗示这是一个修行和冥想的场所。 3. 归依上翠微 - 归依通常指皈信或依附,这里可能指信徒向高远而神圣的地方寻求心灵上的依托。 4. 山高疑日近 -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出山之高远,似乎连太阳都显得更靠近地面
纳凉何必独夫容,水木清幽趣亦同。 世上共高肥马价,林间单放病僧慵。 苔痕鹤过偶成字,月影鱼吞不解空。 更忆澹虚亭上梦,寒云片片岭头逢。 注释: - 纳凉何必独夫容:纳凉不必只有一个人在场,也可以多人一起。 - 水木清幽趣亦同:水的清凉和树木的幽静都是同样的乐趣。 - 世上共高肥马价:在这个世界上,马匹的价值很高。 - 林间单放病僧慵:在一个树林里,一个生病的和尚很懒惰。 - 苔痕鹤过偶成字
【解析】 “璃璃灯”是题名,为全诗定调。 首联:谁把冰轮掷下方,老禅拈取挂虚堂。是谁将皎洁的月亮抛向高空,老和尚将它挂在空荡荡的殿堂上?诗人用“谁”“老禅”点明题旨,以反问的语气,表现了诗人对禅僧高超技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颔联:升沉虽复凭他力,内外从来本自光。尽管月亮的升降变化都是他(指佛)所控制,而佛身内外的光明则是本来就存在的。“升降”二字暗合禅宗“明心见性”之说
【注释】 1. 吴氏废园:指晋代吴隐之的别墅,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2. 汾阳门第:晋代吴隐之为吴王侍中,因封为汾阳侯,世称“汾阳门第”。 3. 缥缈(piāo miǎo):轻淡、飘忽的样子。 4. 胜游:美好的游览。 5. 松萝:指松柏和萝茑等植物,常比喻隐居山林的人。 6. 江楼:长江边的建筑,这里借指晋陵。 7. 断云残月锁江楼:用断云和残月形容江边的景色,暗喻自己的处境。 【赏析】
月下偶成 静夜无云月正中,清光何处不相同。江南江北闲台殿,几个心闻晓寺钟。 【注释】: 1. 《月下偶成》是明朝诗人真可的作品。 2. “月下”:指在月光下的夜晚,通常与寂静、宁静的氛围相联系。 3. “偶成”:即偶然写成的诗,表示这首诗是在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 4. “静夜”:形容夜晚非常安静,没有打扰的声音。 5. “无云”:天空没有云彩遮挡月亮。 6. “月正中”:月亮正对着地面
牢山访憨山清公不值 我潜心于道教的修炼,已经很久没有与人交流了,谁能倡导出齐鲁之风? 空闲时居住在海北,名号却误入了山东。 水与田横岛相接,云与慧炬峰相连。 虽然相寻不见,但我已经踏遍了法身中。 译文: 在牢山(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拜访憨山禅师未果,因为我一直潜心修行,久未与人交流。谁又能像我这样深入齐鲁大地呢? 我在闲暇时隐居在海北(指山东),但我的名字却误入到了山东境内。
自古名高累不轻,饮牛终是上流清。 吾师未死先埋却,又向巢由顶上行。 【注释】 1. 自古名高累不轻:自古以来,名声高洁的人往往容易遭受不必要的麻烦或压力。 2. 饮牛终是上流清:尽管有名望,但最终保持清廉,不被世俗所染。 3. 吾师未死先埋却:我的老师已经去世,但他的教诲依然在我心中,我无法忘却。 4. 又向巢由顶上行:巢父和许由是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他们的行为让我深思
【解析】 此诗首联描写雷音寺的自然环境,颔联以“好”字点明对佛寺的向往。颈联写佛寺幽静的环境,尾联表达诗人的心境和对佛寺的向往之情。 【答案】 ①雷音:梵语“阿兰若”,意为清净、寂静的地方。②烟霞:山间云雾和彩霞;一径:一条小路。③霖:久雨。④蛟室:深潭。⑤谐:投合。⑥无心:没有杂念
【诗句释义】 小居在旷野,寂无尘世烦扰。 疏钟深夜闻,六根清响泻。 昼读天竺书,幽窗思忽晃。 犬吠桃花阴,麦浪人来往。 最爱晚雨晴,空林返照爽。 【译文】 在旷野中的小居静谧宁静,远离尘世的烦扰,只有寂静与自然相伴。深夜时分,我听到了稀疏的钟声,这声音像清流一样洒满我的心田。白天时,我在天竺寺的书房里读书,思绪随着书中的文字起伏不定。当狗在桃花树下吠叫,田野间的麦浪随风摇曳,人来人往
注释:潭柘山旁的谷水,龙泉边的云彩,飘忽不定,难以捉摸。谁又能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不与世俗为伍呢?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沧溟(大海)上的月亮,发出无边无际的清辉,让人分不清它的具体位置。 赏析:诗人以“潭柘怀缪仲淳”开篇,用“潭柘”指代潭柘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谷水”和“龙”都是自然景象,而“一片云”则是作者内心的感受。颈联则通过“夜深”、“沧溟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图
相关推荐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虎臣,号省轩。 明诸生。 工诗文,下笔辄数千言。 在西泠十子中,名为最著。 凡天文、舆地、历法、礼制、乐律、农田、赋役、水利、兵制事,无不通晓,尤究心音韵,并好宋儒理学。 明亡,隐居南屏山,以教授著述为事。 有《省轩文钞》、《青凤堂诗》、《古韵通》、《白石轩杂稿》、《考古类编》。 生卒年
徐爱是明代著名诗人和哲学家,字曰仁,号横山。 徐爱的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而著称。在明代诗坛上,他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影响了后继者,也通过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生与自然的新视角
华善述,字仲达,是明代无锡人,与兄华善继俱有才名。下面将详细探讨这位诗人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生平背景 - 家世关系:华善述与其兄长华善继均为文人,且两人均以文学才华著称。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生平年代:尽管具体的生卒年不详,但据史料记载,华善述生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前后,这为我们理解他的文化背景提供了时间线索。 - 籍贯
明僧。 苏州府吴江人,俗姓沈,字达观,号紫柏。 年十七出家虎丘寺,二十从讲师受具戒参。 游五台,至京师,归吴重建楞严废寺。 后游大房石经,进隋僧净琬所藏佛舍利。 旋以狱词牵连论死,索浴说偈端坐而逝。 有《长松茹退集》。 (《光绪苏州府志》卷一三四)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