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香,原名吴藻,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9,卒于公元1862
吴藻是清代女词作家、词人,字苹香,自号玉岑子,祖籍安徽黟县,父葆真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江仁和(今杭州)。
吴藻自幼好学,长则肆力于词作,精于绘事,并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其作品包括《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等。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还通过绘画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苹香,原名吴藻,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9,卒于公元1862
吴藻是清代女词作家、词人,字苹香,自号玉岑子,祖籍安徽黟县,父葆真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江仁和(今杭州)。
吴藻自幼好学,长则肆力于词作,精于绘事,并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其作品包括《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等。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还通过绘画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译文】 曲终人不散,指法泠泠奏悲风。酒醒月到西窗下,二十五弦弹得天欲晓。湘江碧空寒水渺,千古伤心只有遗音好。江上数峰青翠不了,木落烟波中谁把云和抱。 【注释】 1. 苏幕遮:词牌名。 2. 曲初终:曲子的开始和结束。指乐曲演奏完毕。 3. 人未杳:人已远去,不再出现。 4. 指下泠泠:形容弹奏时指法清脆。 5. 一片悲风:形容音乐给人带来强烈的悲伤感。 6. 酒醒西窗残月到:在饮酒后清醒时
诗句翻译 觉新凉如波 感受到秋天的新凉就像波浪。 报佳期到了,鹊早填河 预报着佳期的来临,喜鹊早早地飞向了河流。 屈指频移玉漏,乍抛金梭 时间在指尖间快速流逝,转眼之间已经抛下金梭。 蟾影淡、银潢拖 月影渐渐淡去,银河拖得长长的。 望碧空、秋云罗罗 望着清澈的蓝天和秋日的云彩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恰红袖同携,画屏无睡,相约拜星娥 恰巧有红衣女子陪伴,画屏上的人物都未曾入睡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语句“看天街、嫩凉如水”等,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2.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怎遣”、“愁默默”,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联系诗人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环境来分析。 4.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时注意把握全诗的意境特点。 【答案】 迈陂塘 看天街、嫩凉如水,知它今夕何夕。
诗句: - 喝火令 - 竹簟凉如洗,蕉屏梦未招。欲眠又起整冰绡。且向碧纱窗下,悄地捡香烧。 - 愁怕和天说,诗多带病敲。今宵依旧似前宵。一样灯红,一样漏迢迢。一样酒醒时节,斜月上花梢。 译文: 喝火令 竹席清凉如水,蕉皮屏风梦境尚未邀请。想要睡觉却又起身整理薄如冰绡的被子。在碧纱窗户下悄悄地点燃熏香。 担心向天空诉说烦恼,诗作多且带有病态敲击。今晚依旧像前晚那样。一样的灯光红色
陌上花 重门闭也,天涯何处,一枝横笛。 只隔红墙,吹得柳丝无力。 栖鸦不管销魂况,犹带夕阳颜色。 又恹恹,睡起炉香烧罢,玉阶闲立。 怅年来病里,嫌寒怯暖,负了许多佳日。 转眼重阳,尚恐雨晴难必。 流光容易抛人去,谁见柱移瑶瑟。 便寻思,二十五条弦上,已过三七。 注释: 1. 陌上花:在田野小路上的花。 2. 重门闭也:重重的门户已经关闭。 3. 天涯何处:天涯何处是什么地方? 4. 一枝横笛
三字令 秋色里,画屏空。晚来风。杨柳瘦,海棠红。月移帘,帘锁月,两朦胧。人未散,曲先终。听归鸿。银甲冷,玉弦松。坐无聊,眠也罢,莫惺忪。 译文: 秋天的景色中,空空如也的画屏映衬着。傍晚的微风轻轻吹过。杨柳已经变得稀疏,而海棠却依然鲜艳。月光移动了窗帘,窗帘紧紧地关闭着月光,使得月光和窗帘都显得模糊不清。人们还没有散去,乐曲就已经结束了。我听到远处有归巢的鸿雁的声音。盔甲般的月光寒冷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人生百态的诗作,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手法,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乳燕飞(注释:比喻年轻的生命如同初生的小燕子一样充满活力) 不信愁来早(注释:不相信忧愁来得这么早) 自生成、如形共影,依依相绕(注释:就像我和你的影子一样紧紧相连) 一点灵根随处有,阅尽古令谁扫(注释: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也无处不在,看遍了古代的命令谁能打扫) 问散作
《菩萨蛮·雨晴天气秋如画》 注释: 1. 雨晴天气秋如画:形容秋天的天气晴朗,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2. 屏山几曲垂帘亚:屏风后面有几处曲折,垂下了帘子。 3. 花径为谁开:花儿盛开的小径是为了谁开放? 4. 美人来未来:美人来了却没有出现。 5. 日斜阶下立:太阳已经斜斜地落在台阶之下。 6. 不耐西风急:受不了西风的猛烈。 7. 靠住小阑干,一双罗单袖:靠在栏杆上,穿着一双红色的裙子。
《虞美人》 黄昏月黑秋声闹。隔个窗儿小。 听风听雨未分明。只是潇萧飒飒满空庭。 寒釭剔烬吟怀倦。长夜应过半。 池塘春草总模糊。转觉今宵有梦不如无。 注释:在秋天的黄昏时分,天色昏暗,秋风呼啸,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秋天的声音在闹腾。我坐在窗户旁边,听着外面的风和雨声,但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它们是什么声音。只感到四周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只有风声、雨声和窗外的秋声交织在一起。 寒冷的灯光下
念奴娇: 珠眉月面,记前身、是否散花天女。 寂莫琳宫清梵歇,人在最深深处。 一缕凉烟,四围冷翠,几阵潇潇雨。 剪灯人倦,鹤房仙梦如煮。 恰好写到黄庭,画成金粟,总合天真趣。 疏竹芳兰传色相,不似谢家风絮。 香火因缘,语言文字,唱绝云山侣。 拈来一笑,玉梅春又何许。 译文: 记得那美丽的女子,她拥有如珍珠般的眉毛和如月亮般明亮的面庞,她曾是那位散花天女的化身。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 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 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 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 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四岩集》。 清光绪《乐清县志》。 乡村四月,以选入小学四下课本。 生卒年:?-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 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著有《李涉诗》一卷。 存词六首
曾允元是宋代的词人。在文学领域内,词作作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曾允元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姓名与字号:曾允元,字舜卿。 - 籍贯和生平不详:关于他的具体生平,包括他的籍贯等详细信息不详。 2. 作品成就 - 代表作《水龙吟》:曾允元最为人所知的词作是《水龙吟》,这首词广为流传,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 - 词集收录情况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子敬。 王羲之子。 女为安帝皇后。 少有盛名。 起家州主簿,迁吴兴太守,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 官至中书令,时称“王大令”。 工草隶,善丹青。 幼学父书,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古拙书风,自创新体,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今存行书墨迹《鸭头丸帖》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