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霸州信安人,字文玉。
杜时升子。
金末,避地读书河南缑氏山中。
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
世祖南下,召见问计,称旨,命从行,以疾辞。
中统初,诏征,不就。
左丞张文谦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
杜门著书,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
将卒,遗命其子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
卒谥文献。
有《春秋地理原委》、《语孟旁通》等。
生卒年:1204-1273
元霸州信安人,字文玉。
杜时升子。
金末,避地读书河南缑氏山中。
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
世祖南下,召见问计,称旨,命从行,以疾辞。
中统初,诏征,不就。
左丞张文谦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
杜门著书,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
将卒,遗命其子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
卒谥文献。
有《春秋地理原委》、《语孟旁通》等。
生卒年:1204-1273
三台怀古 巍巍双塔映夕阳,曹瞒遗典令人伤 九锡非禅让之始,三分愧英灵未央 石椁沉碧边水白,香囊分翠山青长 羯奴夸壮虽豪健,西陵草木为谁醒? 1. 诗句原文: 岿然双塔夕阳明,慨想曹瞒旧典刑。 九锡初非基禅让,三分犹自愧英灵。 水从石椁沈边白,山在香囊分处青。 空使羯奴夸壮健,西陵草木为谁醒? 2. 译文注释: - 岿然双塔夕阳明:形容两座塔高耸入云,夕阳映照,景色壮观。 - 慨想曹瞒旧典刑
解析 第1句:“征南口号”- “征南”指的是前往南方征战。 - “口号”通常指军事中使用的鼓舞士气或传达命令的简短语句。 第2句:“春早云南麦已黄” - “春早”表明春天来得较早,暗示战争即将开始。 - “云南”是古代中国的省份名,此处泛指南方地区。 - “麦已黄”说明当地的小麦已经成熟,是农作物丰收的象征,也是战争即将到来的预警。 第3句:“泸江蒸雾水如汤” -
注释 月上觚棱椒壁湿,饥乌啄碎琅玕石。 - 月上觚棱:指月光照在宫殿的角楼或门楼上。 - 椒壁湿:指墙壁因湿润而显得发亮。 - 饥乌:指饥饿的乌鸦。 - 琅玕石:一种美丽的石头。 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 - 劫灰:这里指战乱带来的灰烬。 - 海扬尘:形容战争过后的废墟景象,如同海水扬起的尘土。 - 废殿荒台:废弃不用的宫殿和台观。 - 土花碧:指泥土上长出了碧绿的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三台怀古》,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白鸟飞边望眼宽,兴来一吸酒杯乾。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站在三台高处,视野广阔,看到白色的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 - 赏析:首句通过“白鸟飞边”和“望眼宽”两个关键词,勾勒出一幅开阔的视野图景,营造出一种壮阔、辽阔的感觉。 2. 土花渍雨铁梁涩,蔓草接秋冰井寒。 - 注释
【诗句释义】 西陵: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杳冥:深暗幽深。 波声冷撼苍厓石,霜气晨凝老树冰:水声寒冷地冲击着苍崖上的石头,早晨的雾气使老树结上了冰。 自谓摸金神可侮,岂知破冢鬼还憎:我自以为像神仙一般可以欺负人,哪里知道像盗墓贼一般的鬼反而憎恨我呢? 却怜横槊英雄志,留与诗人说废兴:可惜像曹操那样横槊立于阵前的英勇之志,只能留给诗人去评论他兴亡成败。 【注释】 ①“杳冥”:深暗幽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秋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壮心忽忽剧悬旌,秋气能令客子惊。” 注释:这里的“壮心”指的是诗人的豪迈志向或雄心壮志。"忽忽"形容心情不宁,焦躁不安。“剧悬旌”可能是指旗帜被风吹得飘扬,也可能是用来形容人的心神不定。“秋气能令客子惊”意味着秋天的气息让诗人感到不安或焦虑。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感受到的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第二句
晓出相州 清晨从相州出发,踏上旅途。 梦中家乡血染衣襟,忧愁中时光如雪满簪。 客路风霜荡水阔,诗囊尘土饭山深。 花开自乐本无事,云去复来犹有心。 闻健拟从嵇阮醉,山阳暮雨竹成林。 注释: 晓出:早上出来。 相州:地名,今河南省安阳市。 血沾襟:形容悲伤之极。 愁里光阴:指时间在忧愁中流逝。雪满簪:形容头发白了。 客路:旅人之路。 风霜荡水阔:比喻风雨交加,使水面波涛汹涌。 诗囊:诗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描绘了古邺城的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杖底行云拂古苔,袖边风雨湿轻埃。 注释:杖底行云,即行走在古邺城,脚下踩着行云般的白云;袖边风雨,即衣袖被风吹得湿漉漉的,像是雨水打湿了尘土。 2. 风声尉帅黄龙去,水势朱家白马来。 注释:风声尉帅黄龙,指的是风的声音如同尉帅指挥黄龙军队一样威武;水势朱家白马,指的是水流的气势如同朱家骑着白马一样奔腾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环翠亭宴饮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环翠亭宴饮 环翠亭宴饮:在环翠亭举行的宴会 第二句:坐客终朝望眼西,好山高与暮云齐 坐客终朝望眼西,好山高与暮云齐:坐着的客人直到傍晚都望着西边的天空,那里的好山与暮云一样高 第三句:鹤鸣渔浦天风急,鳌背仙宫海浪低 鹤鸣渔浦天风急,鳌背仙宫海浪低:大雁在渔浦上空啼叫,海风吹得猛烈,海浪也显得低垂 第四句
汤阴道中 城连蔓草就陂陀,匹马玄黄两鬓皤。 兔穴废场新事改,燕巢老树旧恩多。 嵇林鬼物防直棘,羑水天风鼓恨波。 顾我本非尘土客,云山随意听高歌。 注释:汤阴:地名,在河南省。道中:途中遇到。 译文: 城边长满了蔓草,就像山坡上的坡陀一样。 一匹白马,黑鬃毛,满头白发。 兔子的洞穴废弃了,新的事情发生。 燕子的巢穴,是旧日恩情的证明。 嵇山林中的鬼怪,要提防直棘。 羑水边的风声
倪道原,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工诗文著称,尤以七言律诗见长,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以下是对倪道原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简介 - 籍贯与生平:倪道原是元朝时期的诗人,字太初,来自安仁。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通过文学创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文学成就:倪道原的作品数量虽不多,但其诗文风格独特,尤其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元遗山,即元好问,是中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 字裕之,号遗山,出生于1190年,逝于1257年。他不仅以文学成就著称,更在史学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进士出身到金朝灭亡后选择不仕,再到归葬故乡,元遗山的人生轨迹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元遗山的文学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品如《中州集》等被后人传颂
元霸州信安人,字文玉。 杜时升子。 金末,避地读书河南缑氏山中。 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 世祖南下,召见问计,称旨,命从行,以疾辞。 中统初,诏征,不就。 左丞张文谦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 杜门著书,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 将卒,遗命其子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 卒谥文献。 有《春秋地理原委》、《语孟旁通》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