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诗人高道宽,字裕之。
高道宽生于1195年或1200年之间,卒于至元二十七年,即公元1277年,享年约四十二到四十五岁。他是一位全真派道士和诗人,生活在金朝灭亡后的元朝初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对高道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高道宽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对宗教、历史以及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表述上。
元代著名诗人高道宽,字裕之。
高道宽生于1195年或1200年之间,卒于至元二十七年,即公元1277年,享年约四十二到四十五岁。他是一位全真派道士和诗人,生活在金朝灭亡后的元朝初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对高道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高道宽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对宗教、历史以及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表述上。
【注释】 望蓬莱:诗人登临蓬莱山,遥想仙山仙境之景。 无无处:无论何处,都与道相合。 大道本无言:真正的道理是无声的。 万法拈来则一句,强名曰道字丹仙:从所有的法则中拈出一个字,就称之为“道”,而“道”就是道家所说的“丹”和“仙人”。 象帝乃根元:在道教中,“象帝”是指宇宙的本源。 真无处:真正的真理是无处不在的。 妙化有无先:神奇的变化是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不空寂无传最上
望蓬莱 注释与赏析: 1. 真消息,明月照天涯。 - “真消息”可能指的是真实的、未被证实的消息或信息。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某种深远的意义或启示。 - “明月照天涯”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广阔,象征着清晰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性。 2. 玉兔彩蟾十五夜,金乌飞去吐红霞。 - “玉兔彩蟾”通常指月亮上的影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月宫中的景象。 - “金乌”是古代神话中太阳的别称,这里可能指的是太阳的光芒
【注】顿悟:突然理解或领悟;双忘:双遣。 无为:无所作为,不造作。 修真:修身养性,求得道法。 了见:完全明了。 希夷:虚无的境界。 戒律:佛教语。佛教徒遵守的戒规戒律。 道德: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方外:指道士、僧人。 心地:内心世界。 三千功满:三千功行修得圆满。 八百行无亏:八百万功德没有亏损。 先人后己:尊师重教,尊敬师长。 慈俭明白:慈悲与节俭,为人处世明白通达。 七祖
【解析】 本词的写作年代不详。从词题“寻元因”来看,此词当为咏物之作,是一首咏颂丹砂、炼丹术士的词章。全词以丹砂炼制过程中的火候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一位丹砂炼制者在炼丹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词中通过描绘丹砂炼制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展现了炼丹者的高超技艺和坚定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炼丹者精湛技艺和坚毅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觅元因”,是说寻觅着炼制丹药的根本原因。“元”指根本,“因”指原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宝剑重磨光色显,圆明正照无边。” - 注释:“宝剑”象征着权力和力量。 “重磨”意味着反复磨练、打磨,显示出其锋利无比。 “圆明”可能指的是明亮、圆满的月亮,或者是某种圆满的状态或理念。 “无边”表示广阔无垠。 - 译文:重新磨砺过的宝剑,光芒四射,其光亮照亮了整个空间,没有任何界限。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宝剑经过重新打磨后的光辉,表达了一种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注释】 虚运一周天:指修炼的工夫。 消息乾坤:指阴阳变化,如日月经天。 铅汞点就七千数:指用丹砂和火候炼成的“金丹”。七千数,即“七返”,为道家内丹学说中的术语。 渐入功圆:意谓功夫已到精微境界,圆满无余。 锻炼体绵绵:指修习性命之术的过程。绵绵,形容连绵不断。 放下周全:意谓在炼丹时将心静下来。周,全、满。 正当子午:指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 八万四千
【注释】 1)大参同:指《参同契》一书。 2)人难会:指学道修行者难以理解《参同契》的深意。 3)点开圆明:《参同契》中“圆明”指的是天地万物皆由“圆明之珠”所生成,“圆明”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圆明”也指天体运行的轨道。 4)照觉迷天睡:觉醒了又陷入昏沉睡眠的状态。 5)乾里丹元:乾元是指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也就是“道”。 6)休把真空背:不要背离了最根本的东西(即道)。 7)坤中药,方以类
【解析】 此首词写炼丹。上片先点明炼丹的火候,“灭无争”,意为要消除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炉中的丹药。接着说明炼丹的方法,“升降全凭,一点丹无漏”,意思是说升降炼丹的方法,完全依靠那一点不流失的丹药。然后是说明炼丹的过程,“锁定元初兴宇宙”。最后是说炼成的丹药有神明保佑。下片继续描述炼丹的过程,“炼天和,真药就”,意思是炼制天地和谐,真药就炼成了。接着描绘了丹药炼成之后的景象,“片饷工夫
【诗句解释】 “稽首众神仙”是向所有的神仙致敬。“勘破乾坤”意为洞悉天地,理解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九真息”是古代道家术语,指道教中的九种真气。“箭射红心师资准”意为以赤色为心,以教师为准绳来修行。“赢得周天”意为获得周天之力,即得到宇宙的力量。“方外采汞铅”意为在道士的方术中寻找金属汞或铅。“丹药双全”意为炼制出完美的丹药,即达到内外兼修、阴阳平衡的境界
【解析】 1.“万万余车”句:以夸张之笔描写了饼的丰富。 2.“白面一和”句:写饼的制作原料。 3.“调饼圆成”句:点明制饼的过程及所制饼的特点。 4.“混沌蒸熟”句:说明饼的口感及食用方法。 5.“顺手拈来”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与饼联系起来,写出了人的惬意心情。 6.赏析:“万万余车,白面一和。”诗人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丰盛而诱人的饼。“万万余车”“白面一和”
宗可字□□,金陵人。 有咏物诗百篇传于世。 汪泽民题其卷,以为绮靡而不伤于华,平淡而不流于俗。 大抵元人咏物,颇尚纤巧,而宗可尤以见长。 今择其雅练者录之。 其他句法,多可存者,如咏《纸衾》云:「松床夜暖云生席,蕙帐香融雪满身。 」《梅梦》云:「暖入罗浮春困早,香迷姑射晓醒迟。 」《笔阵》云:「怒卷龙蛇云雾泣,长驱风雨鬼神惊。 」《莺梭》云:「柳堤暗卷丝千尺,花坞横抛锦万机。 」《鹭羽扇》云
凌云翰是元代的诗人。 凌云翰,字彦翀,号柘轩、避俗翁、五云,出生于浙江仁和,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而且其作品也广受赞誉,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凌云翰的生活背景与时代密切相关,他是元末明初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诗歌创作依然显示出不凡的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元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其历史和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