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克温,号宁庵。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
遭刘瑾中伤,罢官。
瑾诛,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武宗北巡,俨切谏,不报。
卒谥文肃。
俨文章庄重,诗词清丽。
有《吴文肃公摘稿》。
生卒年:1457-1519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克温,号宁庵。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
遭刘瑾中伤,罢官。
瑾诛,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武宗北巡,俨切谏,不报。
卒谥文肃。
俨文章庄重,诗词清丽。
有《吴文肃公摘稿》。
生卒年:1457-1519
【注释】: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第一首诗的标题。 极目江波阔,惊心沙岸摧:放眼望,只见江水浩渺,无边无际;面对沙滩,心中不由得惊悸万分,因为沙滩在海浪的冲击下,已经变得十分险恶了。 倚岩谁搆阁,断石自封苔:站在岩石之上,看到那些被海浪冲刷得支离破碎的石头,它们竟然还能顽强地封住了长出的苔藓,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鸟随潮去,风帆逆浪来:随着潮水的涨落,水鸟们纷纷飞向远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大意。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首联“高丘构华屋,物理近人情”,以高丘上筑起华丽的房屋,暗喻世态炎凉。诗人通过对比来揭示主题
宿安平驿 昔年逢险厄,今夜宿安平。 流水船前过,微风树底生。 入云孤鸟影,隔岸一蝉声。 追忆樯倾日,中宵梦亦惊。 注释: 1. 宿安平驿: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公文、马匹等的场所。诗人在夜晚住宿于这个驿站。 2. 昔年逢险厄:指过去的某个时期,诗人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危险的事情。 3. 今夜宿安平:指当前的夜晚,诗人在这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4. 流水船前过:指夜晚,水流潺潺,船在前方经过。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 “路僻书难寄”的意思是:路途偏僻,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诗人因路途遥远而写诗寄情的无奈之情;“官闲客亦稀”,意思是:官闲无事,客人也少了,表现了诗人因官职低微而写诗寄意的孤寂之情;“卧听黄鸟哢,伫看白云飞”的意思是:卧着听着黄鹂鸣叫,站着看着白云飘飞,表达作者在静谧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自己的渺小;“月暗燃藜杖,风轻换葛衣”的意思是:月光昏暗时点燃藜杖
【解析】 “爱客”,指喜欢客人。“张筵”,摆好宴席。“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是说风吹动花,使花儿更美;云开后露出的石头更奇妙。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和景,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中“休文”是指梁陈之际的文学家沈约,他才华横溢,但因多病而未能及时完成许多著作,故用其自比。“藉”是依靠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意。 【答案】
【注释】 白屋:贫居,贫穷的房屋。遗业:遗产。 汝:你。 俭:节俭。 我独恶人奢:我只憎恨别人奢侈。 茗:茶。 负郭:靠近城郭。 着意:有意。 桑麻:指种桑养蚕。这里泛指农事活动。 译文: 穷困的人家没有遗留下来的财产,青年自己努力自立门户。 众人都称赞你节俭,我却讨厌别人奢侈。 客人来的时候只供以清茶,春天来临也不栽种花草。 有田地仍然靠城郭,有意种植桑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侄子瀚的
【注释】 1.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形容山崖陡峭,高耸入云;江水奔流不息,发出轰鸣的声音。 2. 樯(zháng)乌:船桅上栖息的鸟;“乌”通“鸥”。 3. 水鸟避人行:水中的鸟避开人行走的地方。 4.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太阳在松树的树阴下移动,风送来了夏日的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5. 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要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地理优势,就要仔细询问有关地名。 【赏析】
【诗句释义】 两地无千里,谁能忆旧游。 李邕归北海,徐稚卧南州。 月出微云敛,风来宿雨收。 羡君双足健,独上水西楼。 【译文】 离别后两地相隔千里,谁又能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李邕回到故乡北方的北海,徐稚隐居在南方的州郡。 明月升起来,微微的云彩散去,风雨也停歇了。 羡慕你双脚健壮,独自登上水西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以“两地”和“忆旧游”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一别成万里,此怀良黯然:一别之后,距离遥远,心情十分悲伤。 鸟声人语杂,山色水光连:鸟儿的声音和人们的谈话交织在一起,山色与水光相连。 御瘴常携药,调琴更解弦:为了预防瘴气,常常带着药品,还善于弹琴。 清风盈两袖,千古激贪泉:清风拂面,衣袖被清风充满,这风象征着廉洁的泉水。 【译文】 一别之后,我们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我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听到鸟儿的叫声和人们的谈话
【注释】 ①寒犹峭:冷得厉害。②谢子:即谢安,字安石。这里指他的侄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春夜中与侄子相聚,共叙离情,并作赠言。首四句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寒夜送别图。五、六句点出赠语主旨。“耕田乐”,谓兄弟同耕,自食其力,生活虽苦而乐。“聚族心”,谓家族和睦团结。“聊自足”是说兄弟二人虽无积储,但知足常乐。全诗以“寒犹峭”“雪更深”渲染气氛,用“老予”、“谢子”指代自己和侄子
何维进是明代的诗人,字成登,号接兰,是明穆宗隆庆年间的布衣。他的作品《送龙门宗人殿凤山始祖墓还里》和《花萼楼前各尽欢,庐江千载共渊源》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乡、故人的眷恋之情。 何维进出生于香山(今中山),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在明朝这个文人辈出的时代,何维进以其卓越的诗才,成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人。他在明穆宗隆庆年间以布衣之身,即普通百姓的身份,却能创作出如此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克温,号宁庵。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 遭刘瑾中伤,罢官。 瑾诛,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武宗北巡,俨切谏,不报。 卒谥文肃。 俨文章庄重,诗词清丽。 有《吴文肃公摘稿》。 生卒年
吴敬不是明代诗人,而是清代的诗人。吴敬,字汝逊,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吴敬的诗歌作品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人的喜爱和赞誉。以下是关于吴敬的介绍: 1. 基本信息:吴敬,字汝逊,定安(今属海南)人,明英宗正统间人。他的诗文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2. 文学成就:吴敬的诗文作品在《广东通志》中有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