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伯,原名李应祯,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31,卒于公元1493
明苏州府长洲人,一名甡,又名应熊,字贞伯。
景泰四年举人。
入国子监。
成化间以善书选为中书舍人,诏命写佛经,抗疏谓只闻有九经,不闻有佛经。
弘治初历太仆少卿。
善文词,甚负时誉。
好古博学,篆楷俱入品格。
卒之日,无以敛,友人文林、史鉴买地以葬。
有《苏州府志》。
生卒年:1431-1493
贞伯,原名李应祯,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31,卒于公元1493
明苏州府长洲人,一名甡,又名应熊,字贞伯。
景泰四年举人。
入国子监。
成化间以善书选为中书舍人,诏命写佛经,抗疏谓只闻有九经,不闻有佛经。
弘治初历太仆少卿。
善文词,甚负时誉。
好古博学,篆楷俱入品格。
卒之日,无以敛,友人文林、史鉴买地以葬。
有《苏州府志》。
生卒年:1431-1493
【注释】 ①登黄鹤楼:即《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荆州:今湖北江陵市。倦客:游子,指作者。赋:写,作诗。②不似吾今在鄂州:不如我此刻在鄂州(今湖北武汉)。③青山老去从今日:青山年复一年,岁月流逝,如今已到晚年。④定几秋:何时到来?⑤还约凤凰台上伴:在凤凰台上再次邀请你作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岳州司马后于公元763年(天宝二载)春,重游黄鹤楼时所创作的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细节部分“黄鹤高楼日再登,古人好事亦何曾?”“西来江汉流千里,南接衡巫翠几层?”“此地胜游盈杯酒,平生高兴一枝藤”和“满天明月未归去,要看银河水作冰。”进行赏析。 【答案】 ①日再登:指诗人多次登上黄鹤楼②江汉:指南北方向的河流。③一枝藤:用“一枝藤”暗指王献之。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爱鹅,他常在庭院中养着数百只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全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东禅寺”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松杉满院风”,描写了环境;“豆荚一篱绿”,写景中点出了时间。第三、四句是第二联,写寺外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幽静清雅环境的向往。“不闻车马喧”是说在东禅寺里听不到车辆的喧嚣,表明了诗人追求隐逸的思想,“时有高人宿”则写出了高僧在此闲居的情景
注释: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穷攀任生皲,醉吟微带齆。列坐对弯跧,大呼应锽。 嗜癖牛李愚,诗战邹鲁哄。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绝句。全诗以诗人游览名胜时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比喻,把阳山、云泉庵以及周围环境写得如画一般美丽动人。 首联“穷攀任生皲,醉吟微带齆”,写诗人在游玩中,由于天气严寒,皮肤皲裂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诗句释义: 1. 神驱道裤呵,鬼劈文错综。 - "神驱道裤":指道士穿着道裤,象征着神秘与超脱。 - "鬼劈文错综":形容文字错综复杂,如同鬼画一般。 2. 尊严凛君临,张拱俨宾送。 - "尊严凛":形容人的威严庄重。 - "张拱俨宾送":形容宾客恭敬有礼的态度。 3. 环列尽儿孙,拥护等仆从。 - "环列":指围绕、排列。 -
【译文】 岩崖陡峭,奇石耸立,是人们赞颂的奇观。 我们遐想十年有余,当初四人一起游览。 弃舟登陆,拄杖不持辔头。 这时正值夕阳西下之时。 山门信步而入,拾级进入洞府,洞府十分深邃。 落星石破碎,灵鹫寺与它齐名。 仰望天空,神似要飞起;俯视地面,心屡次害怕。 鱼鳞般的苔藓脱落,岩石直立在冰雪冻上。 【注释】 阳山:山名。在今山西永济西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二:“阳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一名太岳
【注】 1. 成化:明代成化年间。 2. 阳山:地名,山名。云泉庵:寺庙名。 3. 大石联句:即大石寺的联句诗。 4. 廉利并攒剑:廉利,指廉颇、蔺相如,战国时赵国良将,因“廉颇老矣”而得名。 5. 兀隉侧倚瓮:兀隉,指兀术(金人),南宋抗金将领。瓮,瓮城,防御设施。 6. 峄山辱嬴秦:指秦始皇登临峄山,刻碑纪念自己统一六国之事。 7. 艮岳遗汴宋:指宋徽宗在艮岳(皇家园林)中建造亭台楼阁等建筑
``` 僧讲点头应,将射没羽中。 尘缘契三生,阵图怀七纵。 ``` 赏析: 此诗句出自明代诗人李应祯的《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之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翻译: - “僧讲点头应”,描述一个僧人在讲述佛法时,听众们点头表示认同和理解的情景。 - “将射没羽中”,形容射手射击技艺高超,箭矢精准地穿透目标。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阳山云泉庵的自然风光。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成化戊戌十二月十六日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 - 成化戊戌:明代成化年间,即1467年到1487年 - 十二日:古代历法中的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这里是农历日期 - 与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游阳山入云泉庵观大石联句:和吴原博、史明古、张子静一起游览阳山,进入云泉庵观赏巨大的石头 2.
【注释】 戊戌:指明代弘治十五年。阳山:位于今江西南昌市西南。云泉庵:在阳山中,为唐张志和隐居处。大石联句:作者与吴宽、史载、明古等游于阳山中,见一巨岩下有巨石上题“大石联句”四字,于是各赋诗一首。顿足力疲:形容登临时用力过度。眺望眼界空:形容登临之后感到心胸开阔,一切杂念都消失了。松露发欲濡:意思是看到松树的叶子上有露水,仿佛要被浸湿了。潭月手可弄:意思是看到天上的月亮,似乎可以用手去摸。
李瑜,字伯温,是明代的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诗人: 1. 基本信息 - 生平背景:李瑜,字伯温,顺德人,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诸生到陈献章弟子的学术转变,并最终成为湛若水的朋友。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 文学地位:李瑜在明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在《戊午除夕》、《送庄明府考绩之京》等作品中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