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满院风,豆荚一篱绿。
不闻车马喧,时有高人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正确把握全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东禅寺”是这首诗的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松杉满院风”,描写了环境;“豆荚一篱绿”,写景中点出了时间。第三、四句是第二联,写寺外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幽静清雅环境的向往。“不闻车马喧”是说在东禅寺里听不到车辆的喧嚣,表明了诗人追求隐逸的思想,“时有高人宿”则写出了高僧在此闲居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最后一句是尾联,诗人以“此心安处即吾乡”来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答案】
东禅寺
松杉满院风,豆荚一篱绿。
不闻车马喧,时有高人宿。
译文:
东禅寺内松柏参天,庭院里满是风声,一篱笆下长着豆荚,绿意盎然。
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偶尔有隐士在此住宿。
赏析:
首联交代了寺院的具体位置和环境。“松杉满院风”描写了环境,松柏参天的庭院里,一阵风吹过,发出阵阵沙沙之声,显得格外寂静。“豆荚一篱绿”写景中点出了时间。此时正值初夏,豆荚已经成熟,绿油油的一片。这两句既写了景物,也交代了时间。
颔联“不闻车马喧”是说在东禅寺里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表明了诗人追求隐逸的思想。“时有高人宿”写出了高僧在此闲居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诗人通过这两句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此心安处即吾乡”是尾联的出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远离世俗繁华、能够让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