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则,原名赵撝谦,明代诗人
赵撝谦是明代的诗人,字古则,更名谦,号考古。赵撝谦,一位在文学界有着卓越贡献的文人,他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或许不似其他名人那样家喻户晓,但其作品和学术成就依然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赵撝谦生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卒于二十八年(1395年),享年三十七岁。这位诗人幼时家境贫寒,生活颇为坎坷,但并未因此影响他的学习与创作。据史料记载,他幼年失怙,寄食山寺,期间与朱右、谢肃、徐一夔等人结为文字之交。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赵撝谦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古文字学的深入研究和贡献上。《六书本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典籍中的用字规律,还对汉字的构造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他还撰写了《声音文字通》,这是一部关于声韵学的著作,展现了他对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兴趣和造诣。此外,赵撝谦还与当时几位学者如乐良、郑真明等共同研究易经、春秋等经典文献,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赵撝谦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物。他在书法、草书篆隶方面均有建树,并且与多位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如吴志淳、朱芾等保持了紧密的学术交流关系。这种跨学科的交流无疑丰富了他的知识体系,并促使他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为多元的艺术风格。
赵撝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却深远而持久。作为明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撝谦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赵撝谦及其作品不仅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