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若,原名侯文曜,清代诗人
侯文曜是清代诗人。
字夏若,生于1783年,卒于1840年,无锡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受到陈继儒、姜夔等文人的熏陶。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松鹤词》一卷和《巫山十二峰词》一卷,展示了他卓越的诗词造诣。
夏若,原名侯文曜,清代诗人
侯文曜是清代诗人。
字夏若,生于1783年,卒于1840年,无锡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受到陈继儒、姜夔等文人的熏陶。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松鹤词》一卷和《巫山十二峰词》一卷,展示了他卓越的诗词造诣。
注释: 风中柳 鹦鹉善言,忽无故而卒,南宗女师哭之甚哀,余因作此慰之 在风中,鹦鹉善言辞,突然无故死去。南宗的女师父非常悲伤,我因此而创作这首诗来安慰她。 绿委红憔,底事今朝回首。 肯思量、解条人否。 禅关寂寥,叹心经谁授。 琵琶拍、又谁猜扣。 人世虚舟,好把死生参透。 劝伊行、且消清昼。 想归西土,免牢笼厮守。 料应傍、玉瓶杨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哀悼一个不幸而亡的鹦鹉而作的挽诗。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1037-1101)的一首词作品。 全诗如下: 贺新凉 有酒何劳月。 尽拈毫、醉乘吟兴,调翻镂月。 却喜珠玑酬满箧,更许弟昆批月。 笑孺子、也随哦月。 绮幄独怜香翠隐,羡簪花、眉敛还携月。 闲参个,僧敲月。 狂哉大阮偏嘲月。 昵柔乡、巫云梦隔,只怀闺月。 惭我巴词裒郢雪,搜却几多风月。 差不负、这宵缺月。 玳瑁且装成,艳事芬流,留取争评月。 拚岁岁,重浇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中的"邹二辞戍秦"是指邹二(可能指邹容)辞别去守卫秦地,"用顾梁汾先生寄吴汉槎韵"是指此诗借用了顾梁汾先生的《吴汉槎诗》的韵脚。 诗句翻译如下: 1. 与子神交久。 与您精神上有长久的交流。 2. 羡藉甚、风流四海,谊敦朋友。 羡慕您的才情广泛,友谊深厚。 3. 五载囹圄催折尽,还剩沈腰添瘦。 五年在狱中生活使您憔悴,但仍然保持优雅的气质。 4. 且抹却、从前僝愁。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画图中的云峰,表达了诗人对龙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前四句写云峰之景:碧空之上,列岫屏开,翠峰重峦叠嶂。“是谁点染画图同”一句暗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意,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后四句写自己对龙峰山景色的感受和想象:“峰欲断时何物补?借云封”,形容山峰高峻,仿佛断了一般,而云彩却把它遮掩得严严实实
虞美人(影松峦峰)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注释: 1. 有时云与高峰匹:有时候云彩与高山相比拟。 2. 不放松峦历历:形容山峦的轮廓清晰可见。 3. 望里依岩附壁:形容远处的山峰依附着岩石,仿佛附着在墙壁上。 4. 一样黏天碧:形容天空呈现出碧蓝色,仿佛被云雾所覆盖。 5. 有时峰与晴云敌
绿委红憔,底事今朝回首。 肯思量、解条人否。 禅关寂寥,叹心经谁授。 琵琶拍、又谁猜扣。 人世虚舟,好把死生参透。 劝伊行、且消清昼。 想归西土,免牢笼厮守。 料应傍、玉瓶杨柳
与子神交久。 羡藉甚、风流四海,谊敦朋友。 五载囹圄催折尽,还剩沈腰添瘦。 且抹却、从前僝愁。 梦醒云阳重诉别,问乾坤死不如生否。 人世事,何须剖。 梨园大地皆生丑。 任长安、关河层叠,好传梅柳。 夙昔邹阳曾曳履,谁许啼猿空守。 尽搦管、还推三寿。 赢得柔之欣作伴,写征图、漫挂行装后。 拚剧醉,休回首
侯文曜是清代诗人。 字夏若,生于1783年,卒于1840年,无锡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受到陈继儒、姜夔等文人的熏陶。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松鹤词》一卷和《巫山十二峰词》一卷,展示了他卓越的诗词造诣
沈皞日是清代诗人。 字融谷,号柘西,生于浙江平湖人。他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贡生,曾担任湖南辰州府同知。沈皞日的诗作多表现其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善于用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言简洁而含蓄,富有哲理和生活情趣
清末浙江馀杭人,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 光绪二十三年任《时务报》撰述,二十六年入“张园国会”,力倡革命排满。 二十八年往日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图求推翻清政府。 后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爱国学社于《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革命军序》等。 “苏报案”后被捕入狱。 出狱后至东京,入同盟会,任《民报》主编,抨击改良派。 辛亥革命后归国,任总统府枢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