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钱塘人,字嘉鱼,又字松生,晚号松存。
诸生。
同治间,左宗棠下杭州后委其善后,总理赈抚、医药等局,设粥厂,浚西湖。
又以私钱搜求散失之典籍,还给文澜阁。
荐授江苏知县,不就。
其家原有藏书处名八千卷楼,丁丙又增建善本室,总称嘉惠堂。
利用藏书,辑《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书》、《杭郡诗》三辑。
另有《善本室藏书志》、《松梦寮诗稿》等。
所作《庚辛泣杭录》也有史料价值。
生卒年:1832-1899
清浙江钱塘人,字嘉鱼,又字松生,晚号松存。
诸生。
同治间,左宗棠下杭州后委其善后,总理赈抚、医药等局,设粥厂,浚西湖。
又以私钱搜求散失之典籍,还给文澜阁。
荐授江苏知县,不就。
其家原有藏书处名八千卷楼,丁丙又增建善本室,总称嘉惠堂。
利用藏书,辑《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书》、《杭郡诗》三辑。
另有《善本室藏书志》、《松梦寮诗稿》等。
所作《庚辛泣杭录》也有史料价值。
生卒年:1832-1899
【注释】 茶庵招游西溪答之即坚其约次韵:茶庵主人邀请我游览西溪。 只消雨不恼黄昏,明发招邀出郭门:只要天气放晴,不会让黄昏时分的景色受到雨水影响。第二天一早,茶庵主会出来接我。 十八里中花更好,两三人约酒先温:在十八里的路程中,看到的风景比想象中的还要美丽。我们三个人约定先喝酒。 水楼禅话交芦偈,野寺诗寻宿藓痕:我们坐在水边的亭子里谈论禅理,寻找着野寺中留下的苔藓痕迹。 试与软红尘土客
筠轩丈以雁山茶饷客 筠轩的岳父赠送了用雁山茶叶制作的点心。 注释:筠轩,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是一个有地位的人或者是一个对筠轩有好感的人。岳父,这里指的是与筠轩有亲属关系的人,他可能是筠轩的岳父、岳母或者他们的亲戚。雁山茶,这是一种产自雁山地区的茶叶,可能因为雁山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或者其他原因,使得这里的茶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雁山茶饷客,即雁山茶叶作为馈赠给客人的礼物
叶盘新摹丁敬身隐君像属题 砚林钱塘江上人,祖述龙泓丁隐君。 负米踏曲供其亲,余力读书常龂龂。 下数汉唐上周秦,鼎彝碑碣通《说文》。 篆刻绝艺无等伦,与诸鸿博张一军。 释义: 叶盘新摹丁敬身隐君像属题:叶盘是作者的名字,这里指的是他新摹的丁敬身的画像。 砚林钱塘江上人,祖述龙泓丁隐君:砚林指作者居住的地方,钱塘江是作者的家乡。丁敬身是作者的老师,祖述龙泓是他的师承之地。 负米踏曲供其亲
黄浦道中 黄浦江头夜月明,青龙桥外暮潮生。 廿年重抚疏疏柳,输与凉蝉自在鸣。 注释版:黄浦江,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中国第三长河,也是上海市的标志性河流。这里夜晚的月亮格外明亮,照亮了整个江面。青龙桥,是上海的一个著名古建筑,位于浦东新区。这里是上海的地标之一,也是上海的历史见证。 译文:黄浦江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明月高挂,照耀着江面,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青龙桥外的江水
瑞隆院是北宋名相王安石的故居,王安石曾在此隐居。王安石号“东坡居士”,此诗即是苏轼为怀念这位先贤而作的。 诗意解读: 1. “瑞隆院里翠黏天” —— 瑞隆院位于山中,四周被翠竹环绕,竹林茂密到似乎连天空都被遮住了。 2. “看竹曾传北宋年” —— 这是在回忆自己曾在瑞隆院隐居时的情景。 3. “玉版禅赊烧笋客” —— 玉版指瑞隆院的屋瓦,这里借以形容竹木茂盛。烧笋客可能指的是那些在春天来临时
筠轩丈以雁山茶饷客 筠轩丈:对朋友的敬称。指朋友的居室,这里借指朋友。 饷客:馈赠客人。饷,赠送食物或礼物以示招待之意。 春茶采采归来兮,延年益寿同丹荑; 春茶:春天采摘的茶叶。 采采:《诗经·小雅·采薇》中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句,《毛诗序》:“采采者,思贤也。” 归来兮:归来啊!语气词,表示呼唤或感叹。 延年益寿:增加寿命,延长生命。 同丹荑:与香草一样芬芳美好。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品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重点字词含义及作者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同时要注意注释中提示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离怀”句:离别的情怀;折赠:赠别。柳:这里指代送别的人。毵毵:形容柳枝柔软细长的样子。 “春到”句:春天到来,旗亭酒正酣。旗亭:古代酒店名,在今陕西临潼县东。此句意谓春天到来,旗亭里酒正喝得高兴。旗亭
砚林钱塘江上人,祖述龙泓丁隐君。负米踏曲供其亲,余力读书常龂龂。 下数汉唐上周秦,鼎彝碑碣通《说文》。篆刻绝艺无等伦,与诸鸿博张一军。 词科掌录扬清芬,庭前诸子皆有闻。张纱古弄屋荆榛,集庆寺后荒秋坟。 独留遗像传风神,抱膝坐石全天真。叶子好学忘清贫,暇操铁笔镌贞珉。 私淑前哲香瓣薰,艺林名重同千春
王尚恭,字安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历庆成军、袁州判官,以著作佐郎知陕州芮城、缑氏等县。 官至朝议大夫。 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八。 事见《范忠宣公集》卷一四《王公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生卒年
清吉林伯都讷人,字次棠,一字樾亭。 咸丰九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初疏劾崇厚擅许俄国天山界地数百里。 累擢广东按察使。 后因故落职。 中日甲午战争时,奉命赴奉天募兵抗日。 战后,历官安徽布政使,湖北、河南巡抚,为官清廉,对新法则持异议。 生卒年
清浙江钱塘人,字嘉鱼,又字松生,晚号松存。 诸生。 同治间,左宗棠下杭州后委其善后,总理赈抚、医药等局,设粥厂,浚西湖。 又以私钱搜求散失之典籍,还给文澜阁。 荐授江苏知县,不就。 其家原有藏书处名八千卷楼,丁丙又增建善本室,总称嘉惠堂。 利用藏书,辑《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书》、《杭郡诗》三辑。 另有《善本室藏书志》、《松梦寮诗稿》等。 所作《庚辛泣杭录》也有史料价值。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