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榕,字端云,号南村,玉屏人。
康熙辛卯举人,官内阁中书,改安陆知县。
有《碧山堂集》。
陈松山曰:“黔中诗人,渔璜而后,端云、南垞差堪步武。
端云趋响渔洋,为注《精华录》。
南垞赠诗云:‘一卷《精华》王孟兼,每从法界想《华严》。
功臣何处求毛郑,独有平溪田孝廉。
’所注惜未传。
诗名藉甚,为钱箨石、吴白华、张匠门所称。
”
生卒年:?-?
田榕
查阅内容
【注释】 日铸茶:浙江绍兴的一种名茶。 杨大尹:杨蟠,字大尹,宋代人,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知府。 芄若:古乐名。 稽山:地名,位于浙江省新昌县西南,是产茶之地。 土人:当地人。 喷薄兰雪:形容茶汤清澈如兰雪。 品题:品味鉴赏。 六一语:指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龟堂:晋代王羲之在会稽东山辟地为宅,建有“墨池”和“思训斋”,后人称“墨池”为“龟堂”。 封题:密封题写。 白泥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匹马重嘶尾洒驿”:描述一匹马在驿站上反复嘶鸣,尾巴洒在驿舍。这里的“重嘶”表达了马的不满或疲惫感,而“尾洒驿”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气氛。 2. “漏天不漏见初日”:通过对比天空的开放与人的心境,暗示了虽然天气晴朗,但内心却是一片阴霾。这里的“漏天”可能意味着天空的漏洞或缝隙,而“初日”则代表新的开始或希望。 3. “夹衣当暑昼生寒,榾柮炉头不敢出”
【注】丁未:指天顺八年(1464年)。京邸:京城的住所。苍茫影事:回忆往事,感慨时光荏苒。青苔满榻:形容久居京邸,岁月已久,无人打扫,显得冷清、寂寞。上日:指过去的某一天,即重来的日子。尺五城:指北京城。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天顺八年(1464年)回到故乡后的一首感怀之作。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回到京城后,感叹自己在京中度过的二十年,感到人生如梦,世事如烟。这两句诗通过“廿载京华”
【注释】 五尺道:指唐时由夜郎(今贵州西部一带)通往蜀地的大道。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说:“蜀王开明氏以道子为相,始筑五尺之途而通南国之使。”后因以“五尺道”指蜀道。云树:指山中云雾与树木,亦泛指山水景物。渺:远。相望:互相映衬。 关塞:指边境的关口要塞,也泛指边地。九边,指古代长城沿线所设九镇,即玉门、阳关、赤岸、居庸、雁门、马邑、临洮、定襄、金城,共九处险要之地。风烟:形容边远地区的荒凉景象。
【注释】 昆池:今名昆明湖,在北京颐和园。旧擅湖山胜:昔日这里风光秀丽,有“园林之美甲天下”之称。林逋(bó):宋代诗人,字君复,号和靖先生,杭州人。魏野:唐代诗人,字师道,号青阳子,陕西户县人。同调人:指志同道合的朋友。黔国:即贵阳国,贵州的别称。高峣(xiáo):地名,在湖南长沙东。绝唱:极高的诗作。开颜:欢笑。 【译文】 昆明湖风景优美,过去是人们向往之地;舟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林逋的鹤
这首诗是李白的《云安坡》。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拔地起层峦,黏天耸叠嶂(形容云安坡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2. 路从迤逦来,山复回环向(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山峦环抱的景象) 3. 跋马一再登,举手云霄抗(表达了诗人攀登至山顶,豪情万丈的情景) 4. 飞雨洒其下,高鸟不在上(描述了云安坡地势险峻,云雾缭绕,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5. 屹然五岳中,势欲争雄长(强调云安坡在五岳之中的雄伟壮丽) 6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山转劳劳且莫论”中的“劳劳”是“徘徊”的意思;“双羊风雪正销魂”中的“双羊”指代作者的友人,“销魂”是“形容极度悲哀”的意思。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山转来转去让我徘徊,暂且不要去说它,双羊正在风雪中消魂。 “一杯小贳茅柴酒”,意思是:借一杯酒小酌一下
【注释】 ⑴南荒:指边远荒凉的地区,这里代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⑵钓藤: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可作酒器。 ⑶乐府:汉代设置的音乐官署,掌管宫廷音乐。 ⑷犵鸟:即鹧鸪。 ⑸刘柳:指刘禹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蒋绣谷去朔州时写的,表达了作者对他赴任边远地方的关切之情。诗中描绘了边地的山川景物和当地民族风俗,抒发了诗人对于边地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去职后可能遭遇困难的担心之情。 “十载南荒吏,诗歌兴未衰
【注释】 渡澜沧江:指渡过澜沧江。澜沧江在今云南大理市西,为金沙江流经大理的一段。 长虹一跨并槎浮:长虹一跨,形容江水浩大。槎浮,用船摆渡过江。槎是木筏子。 博望真夸万里游:博望,即汉代将军李广,号飞将军;夸,夸耀。万里游,形容旅途遥远。这里比喻边疆遥远之地。 要隘地矜三齿险:要隘,指关口、要塞;齿,指门齿,这里指山口或峡谷;三齿险,形容险要。 承平人散八关愁:承平,太平安定的时代;散,分散
高邮晚兴 稻凉吠蛤柳嘶蝉,最是江淮八月天。 三十六湖吟未尽,西风吹上打鱼船。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 高邮晚兴:诗人在高邮(今属江苏)的夜晚所创作的诗歌。 2. 稻凉吠蛤柳嘶蝉:描述了稻田中蛙鸣和柳树间蝉叫声的情景。 3. 最是江淮八月天:强调了高邮地区在秋季的独特气候和美景。 4. 三十六湖吟未尽:指诗人在高邮的三十六个湖区中游历后,仍感到意犹未尽,诗情未完的感觉。 5.
相关推荐
清代诗人安期,字亦生,是长洲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其作品《流萤词》和《过周安期山中故居》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安期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身处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中,他的诗作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例如,《过周安期山中故居》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周安期山中故居的探访,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怀。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
成光是清代著名诗人,字近天,号仲谦,直隶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工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1. 基本信息:成光,字近天,号仲谦,是清户部尚书、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成克巩的次子。他的生平事迹不仅体现在他的官职上,更体现在他的文学成就上。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书法等多个领域,其中《素园集》收录了他的诗文2篇。
清代诗人安璿,字苍涵,号孟公、又号洁园、广居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画家。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成长:安璿出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其家族背景显赫,是东林党人安希范之孙,也是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之外孙。这种背景使得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影响,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隐居生活:顺治十一年(1654年),安璿与同里严绳孙
田榕,字端云,号南村,玉屏人。 康熙辛卯举人,官内阁中书,改安陆知县。 有《碧山堂集》。 陈松山曰:“黔中诗人,渔璜而后,端云、南垞差堪步武。 端云趋响渔洋,为注《精华录》。 南垞赠诗云:‘一卷《精华》王孟兼,每从法界想《华严》。 功臣何处求毛郑,独有平溪田孝廉。 ’所注惜未传。 诗名藉甚,为钱箨石、吴白华、张匠门所称。 ”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