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古,原名汪孟鋗,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1,卒于公元1770
汪孟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1721年,卒于1770年,字康古,号厚石,浙江秀水人,即今天的浙江省嘉兴市。汪孟鋗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都值得深入探讨。作为一位官员,他在中举后家庭逐渐衰落,但他的诗才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并未因此减退。他的诗歌以简洁而深刻的风格著称,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思想。
康古,原名汪孟鋗,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1,卒于公元1770
汪孟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1721年,卒于1770年,字康古,号厚石,浙江秀水人,即今天的浙江省嘉兴市。汪孟鋗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都值得深入探讨。作为一位官员,他在中举后家庭逐渐衰落,但他的诗才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并未因此减退。他的诗歌以简洁而深刻的风格著称,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思想。
【注释】 1. 奉常金桧门姑丈招饮论诗有作:指作者被奉常金桧的门人邀请一起饮酒谈论诗歌创作。 2. 黄花满径秋萧瑟:黄花(菊花)盛开,满路芳香。 3. 太常斋期日复日:太常寺的斋戒时间一天又一天。 4. 不斋呼我同醉醒:不斋的时候叫我一起来喝酒和呕吐。 5. 论诗挥霍惊户庭:讨论诗歌时挥洒自如,令人惊讶不已。 6. 新诗句法出有自:新的诗句技巧出自自然。 7. 烟水凡间全吐弃:在烟水之间
魏公席卷弁山来,赤龙船烧心胆灰。 飞炮忽碎丞相首,荥阳左丞何为哉? 七姬自是良家子,仓皇兵入姑苏里。 君受国恩应自理,妾受君恩尚何俟? 一者先行余尽起,徘徊揽帨今生已。 此时贵主知安在,此际焚骸泪如水。 西门掩袭又潜奔,东城稿葬谁重徙? 巾帼由来愧丈夫,终随降将掷戈殳。 齐云楼下通天火,玉殒兰摧恨不殊。 钟繇之书埋百年,摩挲一再重惘然。 吁嗟乎,庙无觚棱冢无突,上虞孝,溧阳贞,后先永永铭坚石。
注释: 1. 伊人爱江行,越舲唤平底。 - 伊人:指某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 爱江行:喜欢在江上行船。 - 越舲:古代一种小舟,用竹木或布制成,可以划水也可以摇桨。 - 平底:平坦的底部,这里指小舟的平稳状态。 2. 霜风挫倒生,尚有树如荠。 - 霜风:寒冷的风,这里可能是指秋天的寒风。 - 挫倒生:把植物吹折了。 - 树如荠:像荠菜一样的小树被吹断了。 3. 渺想滴翠轩,主情厚兄弟。 -
诗句解析 1 “封罢开封泪满弹”: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收到友人书信后的强烈情感。"封罢"可能意味着关闭信件的封印,而"开封"则暗示打开信封的动作。泪水满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激动或感动而流泪的情景。 2. “夜窗梅雨逼镫寒”:描述了夜晚,窗外的梅雨天气使得室内显得特别寒冷。"梅雨"是夏季特有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着高湿度和降雨。"逼镫"则描绘了雨水打湿了灯罩,使得灯光显得更加昏暗。 3.
【注释】 1.铁瓮:古称京城城门。 2.项口:这里是指江水。 3.枫林:这里是指秋天的树林。 4.雁阵:大雁飞行时排成的行列。 5.北顾:向北远望。 6.东趋:向东奔跑。 7.城郭:城楼和城墙。 8.扬州:古都,今南京一带地方。 9.得见无:能否看见。 【赏析】 此诗是写夜望京口(今江苏镇江)之作。诗人以“夜”“灯”两字起兴,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江天夜景图,然后由景入情
这首诗是诗人为陆守之题尊甫寒山旧庐图次张文端公韵所作的,表达了对旧庐的怀念和对新环境的担忧。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一篇故相迹镵邱:一句诗的意思是:“一幅画展现了一位古代丞相的痕迹”。这句诗通过“故相”二字,点明了画面所描绘的是一位曾经的宰相。而“迹镵邱”则暗示着这位宰相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同镌刻在石上的字迹一样难以磨灭。 2. 乞和而今遍贵游:下一句诗则是
天津查君今豪士,权守蛮荒天所使。 文章政事到古人,能使古人今不死。 谁遣涪翁住南楼,赤脚承溜不言愁。 楼前杜鹃叫钩辀,何时金鸡赦九州。 生来羁管死恋留,部民献地庙祀修。 嘉定以后兵燹改,丹霞不作此心在。 云兴雷集倾一时,山高水长望千载。 诗人万子君故知,妙赋南池工部祠。 吾家仲弟才亦横,生好公诗如性命。 假若二子在世间,定有杰句发天悭。 题成欲寄重欷歔,万里遥酹愁云山
注释: 1. 喜柘坡至:喜悦的迎接柘坡的来临。 2. 日日西山翠扫空:每日看着西山的山色,像绿色的扫帚一样扫除着天空。 3. 岂知我友在山中:哪里知道我的朋友正在山里呢? 4. 人言河汉宜清浅,秋近重阳未雨风:人们说银河应该是清澈浅深的,而秋气临近重阳节,还没有下雨。 5. 何代石经刊不朽,一时芒屦悔难同:什么时候石头经书能够被刊印得永垂不朽,一时芒屦悔恨无法和他人共同享受。 6.
【注释】: 欲出竟何诣,仙宫息影高。 偶然笺《尔雅》,不自赋《离骚》。 壮气悬孤剑,寒心系短袍。 秫田无恙在,时共说乡醪。 【赏析】: 此诗首联“欲出竟何诣,仙宫息影高”,以问句起势,点明主旨,表明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和追求。颔联“偶然笺《尔雅》,不自赋《离骚)》,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诗人的才情与志趣。颈联“壮气悬孤剑,寒心系短袍”描绘了诗人豪迈激昂、意气风发的风采。尾联“秫田无恙在
赠郭昆圃解元 曾经路过挂帘的小店,偶然遇见了戴头巾的人。 文章技艺精妙而敏捷,驾车马匹却总是徘徊不前。 青丝如翠发丹颜般美丽,寻山问水是其本性。 三头应属于你,温饱笑人让人生厌
清代诗人沈铦,字晴庚,号秋白。沈铦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流亡、从教书为业到诗歌创作的转变,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汉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铦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都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状态。他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留沤唫馆词》中,他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汪远孙是清代诗人。 汪远孙,字久也,号小米,出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五年,享年四十七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官员。他的一生虽未取得巨大的政治成就,但在文学和学术领域却留下了浓重一笔。 汪远孙自幼聪颖,十岁时便侍奉祖父读书,展现出过人的天分与勤奋。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人,后官至内阁中书。在官场上,汪远孙没有选择仕途,而是选择了归隐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