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原名允禧,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758
清代诗人:允禧
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崖道人、春浮居士等。他是康熙帝第二十一子,雍正帝异母弟。他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是清代的诗人也是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
谦斋,原名允禧,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758
清代诗人:允禧
字谦斋,号紫琼,别号紫琼崖道人、春浮居士等。他是康熙帝第二十一子,雍正帝异母弟。他善书画,擅长山水、花卉,是清代的诗人也是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
诗句释义 1. 村夜 - 注释与赏析: "村夜" 描述了夜晚在乡村的景象,通常与宁静、孤独或沉思相联系。 2. 旅舍灯犹在 - 注释: "旅舍灯" 指的是旅馆里的灯火,"犹在" 表示尽管时间已晚,灯光依然亮着。 - 赏析: 这句诗传达出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仍然保持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村人语渐稀 - 注释与赏析: "村人语" 可能是指当地人的谈话声,"渐稀"
月夜台上听友人弹琴 高台夜色深,月下闻清琴。 能使座中客,俱生尘外心。 石泉泻寒碧,霜竹折孤音。 曲罢长天静,忘言一整襟。 译文: 在月光照耀的高台上倾听友人弹奏的琴声,这琴声如此清幽,使坐在下面的人仿佛都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听到琴声,仿佛看到石上的泉水从高处泻落,发出寒冷的碧色。听到琴声,仿佛看到霜竹折断时发出的清脆声音。弹完了一曲,天空变得异常宁静,我不禁感到有些词不达意
【注释】 双径:通往林中的小路。 客去自掩关,林深鸟声静:客人离去后,自己便关门了;由于树林很深,所以连鸟儿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徘徊夕阳中,秋烟淡孤影:在夕阳下徘徊着,只见那秋日里的炊烟淡淡的,映衬着孤独的身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诗人通过写景表现了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一种闲逸、清高、超脱的思想感情。 首句“双径”,说明作者所居之处,与外界隔绝,环境幽静,是远离尘嚣的隐士
【译文】 银汉星桥不动尘,斜飞火凤入勾陈。一声雷起地中蛰,万树花开天上春。太乙高楼灯似昼,未央前殿月移轮。君王行乐新年盛,先使恩光遍近臣。 注释:银汉:银河,指天。星桥:天河。不动尘:不动尘土。勾陈:即“斗”,北斗七星之一,这里代指北斗。一声雷起地中蛰,万树上花天上春: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太乙:古代神话中的天神名。太乙楼:即玉皇阁。太乙楼的灯火如同白天一般明亮
【注释】邦都:即京都,指京城洛阳。野寺:指郊野寺庙。僧罢夕阳钟:和尚敲完傍晚的钟声。客怀:旅人的心情。孤绝:形容孤单寂寞。山鸟:指乌鸦等小鸟。自啄茅檐雪:乌鸦在茅檐上啄食着落了的雪花。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游子在洛阳城外野寺里所见到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羁旅中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僧罢夕阳钟,客怀正孤绝。”意思是说,和尚敲完了夕阳下的钟声,旅人的情怀正感到孤独凄清
樵歌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 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 友木石,无衰荣。 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注释: 1. 樵歌:即樵夫的歌谣,这里指采樵人唱的山歌。 2. 不闻人声:指在深山里,听不到人的说话声。 3. 但闻斧声:只听到砍伐树木时斧头的撞击声。 4. 寂寂岩响答:寂静的山谷传来回荡的声音。 5. 丁丁:形容鸟的叫声。 6. 飞鸟惊:被伐木的声音惊起的鸟儿
灌花 阶砌罗群芳,宛然如藻缋。 照日相鲜新,临风各向背。 盱睢忘忧子,淡焉此静对。 荣谢寄流转,采色看迭代。 休兹造化心,泽物恐不逮。 园丁汲井栏,时时自灌溉。 注释: 灌花:指给花儿浇水。 阶砌(jiē jì):台阶和台阶上铺的石条。罗:罗列,陈列。 宛然:仿佛。 藻缋(zǎo huì):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或刺绣品。 盱睢(xū shū):注视的样子。 淡焉:淡然处之。 采色:这里指花的颜色。
注释:七夕节的时候,银河如丝带一样流淌,仿佛在送别云车。我还没有准备穿过针孔去拜祭牵牛星和织女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夕节时所写的一首七绝。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和期待。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夜晚,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浪漫的氛围之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 春日携李眉山彭湘南王兰谷藏上人重游盘山 上有可攀下可援,乱石插脚松碍肩。 盘山之游信奇绝,我今不到又几年。 西峰朵朵开青莲,东峰半绾湘娥鬟。中峰鹄立峙云汉,游人迹绝终古寒。 招呼胜友理幽事,山瓶载酒春风颠。阴崖未放百草坼,暖溜暗滴层冰穿。 两涧猿鸟犹依然,山中老僧还晏眠。青冥可望不可蹑,轧轧笋舆争后先。 一折一转历幽邃,那知半岭平如毡。不爱坦夷爱险仄,缒身却下千仞渊。 云根或有龙精缠
【题画赠易祖栻】 天工掷下碧玉环,飞龙游云藏其间。 黑松使者管城子,夺取秀色归屏山。 天孙机杼垂天巧,尺素徘徊度青鸟。 第一峰头金饼圆,云霞照破壶天小。 天孙机杼垂天巧,尺素徘徊度青鸟。 第一峰头金饼圆,云霞照破壶天小。 天官织女相牵系,月下传书寄相思。 松年院本非士夫,大年一派传倪迂。 郑虔王维真秀绝,丹青想像开元初。 十里江南小平远,湖山是处情缱绻。 渔艇泊香莲浦秋,陇犊眠青稻畦晚。
清安徽桐城人,字挚甫。 同治四年进士。 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宾。 光绪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尝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著《东游丛录》。 于经史子集多有点评,为桐城派后期作家。 曾为严复《天演论》作序,备加称道。 有《桐城吴先生全书》。 生卒年
清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 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 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 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 后曾主蕺山及广东端溪书院讲席。 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 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 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王时翔,字皋谟,别号小山,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下是关于王时翔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王时翔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675年),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44年),祖籍江苏镇洋,是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文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其父曾担任过福建泉州同知,其兄亦曾任知县等职。由于家族的影响,王时翔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人。 2. 政治履历:雍正年间,王时翔因其才学和品德被举荐为晋江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