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秉筠是清代的诗人,字宛仙,常熟人。
屈秉筠生于1767年,卒于1810年,是清代女文学家,也是随园女弟子之一。她的丈夫是昭文(常熟)赵子梁,两人共同致力于文学创作,因此被袁枚和吴蔚光称为“鸥波眷属”。屈秉筠不仅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还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白描,著有《蕴玉楼诗集》四卷。
屈秉筠是清代的诗人,字宛仙,常熟人。
屈秉筠生于1767年,卒于1810年,是清代女文学家,也是随园女弟子之一。她的丈夫是昭文(常熟)赵子梁,两人共同致力于文学创作,因此被袁枚和吴蔚光称为“鸥波眷属”。屈秉筠不仅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还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白描,著有《蕴玉楼诗集》四卷。
【注释】 ①烛:即蜡烛。 ②画阁:指楼阁。 ③翠袖:女子的衣裳,这里指代女子。 ④金剪:一种用来剪春花的工具,此处指剪刀。 ⑤诗围:《诗经》有“诗三百”,故称。 ⑥酒社:古代文人饮酒聚会的地方,此处借指酒会。 ⑦灺:同“焰”,火光。 【赏析】 《踏莎行·烛》,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这首词上片写女子在春夜里的情景,下片以双关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语言明快,意境优美,情意缠绵。
青玉案·五更 作者:辛弃疾 一灯红,剩残花滴。觉帐底、浓寒袭。倚枕听时声响寂。钟儿敲毕。鸡儿啼歇。窗影依然黑。 此时小梦刚收拾,又几许、闲愁积。耐得绣衾频转侧。悽凄恻恻。思思忆忆。误了东方白。 注释: 1. 一灯红:一盏孤烛的余辉映红了残花。 2. 残花滴:残花被风吹落,滴在地上。 3. 觉:醒来。 4. 帐底:帐篷里。 5. 浓寒袭:强烈的寒冷侵袭着帐篷里。 6. 倚枕:靠着枕头。 7.
金缕曲·题前朝女史李金生水墨花鸟卷,用中钱浣青妇人原韵 烟波萦归艇。剩萧萧、秋畦夕照,菊松三径。愁听念家山唱破,清泪明珠比莹。借笔墨、闲情聊骋。绘出凄凉花鸟意,软红尘、不点生绡净。脂粉断,倍幽靓。 【注释】: 1. 烟波:指江上烟波浩渺。 2. 秋畦:指秋天的田畦。 3. 菊松三径:指菊花松树三径通幽的景致。 4. 念家山:思念家乡山林。 5. 清泪明珠比莹:形容眼泪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6.
虞美人·影 【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又名“春光好”。《尊前集》卷五:“李重元,蜀人,能度曲,尤工于小令,有‘人人尽说江南好’之句。今传《忆少年》,皆其词也。”《乐章集》:“唐教坊大曲名。一名《春光好》。后用为词调。” ②花信:旧指百花盛开的消息。③没:没有。④些儿闲空:一点闲暇时间。⑤早起:早晨起床。⑥禽声:鸟鸣。⑦奁(lián):梳妆用具,这里指打开的镜子。⑧眉山重:眉间皱起如山
【注释】 寒夕与徐姬莲卿闲坐:寒夜,和徐氏的莲卿闲坐。 纸阁:纸做的书架。 梅花:指梅花香。 身坐花前:我坐在梅花旁边。 香在心头动:香气扑鼻,触动我的心扉。 碎却炉熏:烧掉炉中的香料。 几枝:几朵。 艳雪:鲜艳如雪。 春人:春天的人,喻年轻女子。 烛外霜钟:窗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 烛外霜钟,又把昏黄送:外面传来了打更的声音,送来了昏黄的月光。 余情应入梦:我的情愫应该进入梦境。 天高月瘦
注释: 1. 水外堤边春影瘦。依稀似梦和情逗。正是高楼帘卷候。斜阳漏。半窗晴雪纹纱透。 翻译:堤外的水面上,杨柳的倒影变得稀疏了,就像梦中的情节和情感相互呼应一样。正是高楼中的窗帘被风吹起的时候。斜阳透过帘缝洒进来,半窗的晴雪映照着纱帘,仿佛是一幅画。 2. 撇却锈茵温又厚。迎风只爱天涯走。化作浮萍缘亦偶。心知否。一池春水刚吹皱。 翻译:我撇开了那温暖的床铺,只喜欢在天涯行走。就像一片浮萍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及思想感情。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词逐句进行解读并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分析诗歌的内容特点、情感基调、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如“凉云悄度花阴碧”“惊回蝶梦纤”这两句是写景,描写了夏日的景色;“玉阶闲立定”一句是动作描写,表现了词人闲适的心情;“生怕好风来”一句是心理描写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的梦境中看到一对鸳鸯在湘水之畔相依相伴的情景。 第一句“长天绿泻蟾波湿”,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天空中的月亮如同绿色的水流般洒下,月光洒在湖面上,使得湖水变得湿润。这里的“蟾波”指的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而“绿泻”则形容月光如同绿色水流般洒在湖面上。 第二句“捣衣声里秋无迹”,描述了女子听到捣衣声后的感受。捣衣声通常是秋天的象征,而在这里
【注释】 山川劫尘。繁华梦醒。金闺何限伤情。■东皋数楹。兰姿蕙心。毫仙墨灵。休嗟旧业飘零。化烟云自新。 【赏析】 “山川劫尘”三句,写繁华梦醒后的凄凉。山河破碎,尘世纷乱,繁华梦境如梦初醒,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已破灭,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凄苦、迷茫。 “金闺何限伤情”一句,诗人由眼前的荒凉景象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感慨万千。在金闺之中,有多少女子为情所困,而自己又怎能独善其身呢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诗句: 1. 云拂衣轻,风梳鬓薄,香来古佛龛中。清寒一片,■檀和气交融。此地谁横铁笛,寻春唤醒玉虬龙。闲凝伫,四围冷翠,裹住芳丛。 2. 是画是诗是梦,恰凭栏闲想,雪意朦胧。罗浮世界,前身蝴蝶曾逢。归鸟不知倦去,夕阳斜贮一山空。飞楼峭,众峰争赴,袖底玲珑。 译文: 1. 云轻轻拂过衣衫,风梳理着发丝轻薄,香气飘来在古佛龛中
沈善宝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也是一位诗论家。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沈善宝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庭出身:沈善宝,字湘佩,号西湖散人,浙江钱塘人。她是江西义宁州判学琳的女儿,也是咸丰时吏部郎中武凌云的继室。其家庭背景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 师从经历:沈善宝幼时即有诗词之才,师从当时的名诗人陈文述,并深受其影响
林占梅,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沈彩是清代的诗人。 沈彩,字虹屏,号扫花女史,是平湖人,同时也是陆烜的妾室。他生于1748年至1792年之间,其生平经历不甚详,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沈彩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擅长书画,并在当时负有盛名。他的诗词书画作品在那个时代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沈彩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创作的七言律诗《述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细节
屈秉筠是清代的诗人,字宛仙,常熟人。 屈秉筠生于1767年,卒于1810年,是清代女文学家,也是随园女弟子之一。她的丈夫是昭文(常熟)赵子梁,两人共同致力于文学创作,因此被袁枚和吴蔚光称为“鸥波眷属”。屈秉筠不仅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还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白描,著有《蕴玉楼诗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