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黻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已云,号渔笙,鄞县人。
陈廷黻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有志于诗词创作。同治辛未年,他考中进士,成为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最终被授以编修之职。陈廷黻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的诗集《镇亭山房诗集》记录了他的诗作和创作生涯。
陈廷黻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已云,号渔笙,鄞县人。
陈廷黻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有志于诗词创作。同治辛未年,他考中进士,成为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最终被授以编修之职。陈廷黻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的诗集《镇亭山房诗集》记录了他的诗作和创作生涯。
相逢且漫讯频频,多恐容颜审未真。 【注释】:相逢:相遇;且漫:随便;频:频频;审:确实;青毡:指代家业的遗产;历劫:历经劫难;盈巾:沾满泪水。 【赏析】:首联是诗人与友人在偶然相遇后互道近况。相逢之后,诗人对友人说:我们虽然见面的机会不多,但不妨随便问候一下,我担心我们的容貌可能已经改变了。“多恐”即担忧之词。颔联是写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乱后余生犹剩我,尊前朋辈更何人。乱后余生:乱后幸存之人。尊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赠李伯阳》,全诗如下: 爱伯赠诗有国事艰难正乏才句重感其意叠韵志愧 鲇鱼依旧上竿来,谁许沧溟跋浪开。 已判沈沙埋折戟,那能余沥乞分杯。 楚囚空洒新亭泪,栎社终非大厦才。 径欲拂衣从贺老,鉴湖一碧净无埃。 注释: - 爱伯:指作者的朋友,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学者。 - 国事艰难:国家事务十分困难,需要人才。 - 正:正是,表示时间紧迫。 - 乏才:缺乏人才。 - 重感
李问樵明府招同陶子方前辈孔培生太守暨杨心裁姚仲容两大令饮城南曹氏园 飞盖出重闉,咫尺城南园。 丹甍隐林薄,高馆抗层峦。 藤架环曲栌,槿篱缭疏垣。 开芳异金谷,野花何烂漫。 蹑梯缘石磴,旷焉俯平原。 浮云敛野色,天地为之宽。 置身百尺上,凭风修羽翰。 注释:李问樵明府邀请我和其他几位朋友去城南的曹家园林一起喝酒。我们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很快就到了那里。曹家的房屋隐藏在树林之间
【注释】 1. 兰苕:一种植物。翡翠:一种动物,用它制成的饰品光彩鲜艳。斗新鲜:比喻两种事物相争,各有所长。 2. 酒后新诗:指在酒后所作的诗词。写满笺:写满了纸。 3. 竹屋:竹林中盖的屋子。一镫:一盏灯。人扰扰:形容屋内灯光闪烁。 4. 梅窗:梅花窗。半月夜:半个月亮的时候。娟娟:美好的样子。 5. 我曹:我等。狂饮:豪饮。能千古:能流传千古。此夕:今天晚上。清谈:畅谈。足百年
【注释】 明府:对太守的敬称。陶子方:人名,这里是指陶渊明。孔培生:人名。杨心裁:人名。姚仲容:人名。三大令:三位大令。 【译文】 李问樵明府您敬重喜爱客人,选择好风景开上精美的酒席。 斟满美酒,用桑叶过滤,河中的鲜鱼摆放在盘中,朱红色的花朵环绕着华丽的坐席,绿色的草坪铺陈着柔软的地毯。 爱这美丽的园林景色,长日可以流连。 在座的都是一时之彦,才气横溢。 陶侃勤勉地运砖,尤其被认为是当世的贤人。
李问樵明府招同陶子方前辈孔培生太守暨杨心裁姚仲容两大令饮城南曹氏园 边城五六月,炎威殊未逼。 六月的边城,虽然炎热,但并不逼人。 微雨从东来,云气黑如墨。 微雨从东方飘来,天空弥漫着乌云,犹如墨水一般乌黑。 皋兰与五泉,对面失山色。 皋兰草和五泉水,在对面的山中显得模糊不清。 吾与二三子,游宦共一域。 我和几位朋友在这里游历并任职于同一地区。 于君虽新知,乃如旧相识。 虽然您是新交的朋友
向晚山阴道,扁舟一棹横。 归云栖树在,明月逐波生。 何以景芳躅,因之寄远情。 弥弥江上水,千载有余清。 注释: 1. 向晚山阴道:傍晚时分的山路。 2. 扁舟一棹横:小船一荡桨,横过水面。 3. 归云栖树在:归家的云彩栖息于树上。 4. 明月逐波生:月亮随着波浪升起。 5. 何以景芳躅:用什么来比喻美景的芬芳。 6. 因之寄远情:因此寄托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 7. 弥弥江上水
飞盖出重闉,咫尺城南园。 丹甍隐林薄,高馆抗层峦。 藤架环曲栌,槿篱缭疏垣。 开芳异金谷,野花何烂漫。 蹑梯缘石磴,旷焉俯平原。 浮云敛野色,天地为之宽。 置身百尺上,凭风修羽翰
明府敬爱客,选胜开琼筵。 酾酒漉桑落,盘列河鱼鲜。 朱华夹绮席,绿茵铺茸毡。 爱此园林景,长日堪流连。 座客尽时彦,才藻纷联翩。 陶侃勤运甓,尤称当世贤
兰苕翡翠斗新鲜,酒后新诗写满笺。 竹屋一镫人扰扰,梅窗半月夜娟娟。 我曹狂饮能千古,此夕清谈足百年。 莫被市人知此态,买丝恐作画图传
陈学海,清代诗人,字浩如,号涵村,江苏省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是一位擅长诗歌和书法的文人。 陈学海在清代诗坛上有着不凡的地位和才华。他的诗作以豪放、苍古浑厚的风格著称,能够很好地展现其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陈学海不仅擅长诗词,还擅长书法,其书风酷似其外舅张友竹的笔意,显示出他在艺术领域的深厚造诣。他的书法作品同样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古朴的美,这种风格在当时文人中颇为独特
庄令舆,字荪服,号阮尊,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以下是对庄令舆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早年经历:庄令舆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原名景濂,字荪服。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康熙丙戌科进士及第,之后改庶吉士,授编修,成为清朝的政治人物和诗人。 - 仕途生涯:在担任浙江乡试副主考期间,庄令舆所录多为知名士人,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能力。他还参与了多项文化活动
袁守定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江西丰城的知名经学家。他的生平和诗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雩上诗说》《说云诗钞》以及《占毕丛谈》中的《谈诗》之中。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袁守定生于清雍正八年(1705年),字叔论,号易斋,别称渔山翁。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三岁时父亲离世,母亲则依靠手工劳动来维持生计。 2. 政治生涯:袁守定曾先后担任会同
陈廷黻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已云,号渔笙,鄞县人。 陈廷黻生于一个文人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有志于诗词创作。同治辛未年,他考中进士,成为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最终被授以编修之职。陈廷黻的一生虽不算显赫,但他在文学上的贡献不容忽视。他的诗集《镇亭山房诗集》记录了他的诗作和创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