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鲁,原名符曾,清代诗人

符曾(1688年—1760年),字幼鲁,号药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浙派著名代表诗人。以下将详细介绍符曾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基本信息与生平
  • 家庭背景:符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父亲为一位监生。这为他后来的文学成就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 科举经历:符曾于乾隆十二年(1747)参加了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但由于父亲去世无法参加殿试,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仍因父亲的推荐而得以进入官场,后累官至户部郎中。
  • 官场生活:在官场上,符曾虽未直接以诗文闻名,但他的生活却极为简朴,家中陈设雅洁,书籍、画作、茗碗等一应俱全,体现了他的文人风范和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
  1. 文学作品与风格
  • 《春凫小稿》:这部诗集是符曾的主要作品之一,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与志趣。
  • 《半春唱和诗》:与同里厉鹗等人合作撰写的《南宋杂事诗》,共一百首,采据广泛,被查慎行赞誉为“七君子”之一。这一合作体现了当时文人间深厚的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文学地位:尽管在科举中未得志,但符曾的诗歌成就得到了后世诸多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的诗作因其清脱的笔触和高远的气韵而受到赞誉,被认为是“性其完也,情其通也,学其资也,才其能也,气其充也,识其决也”。
  1. 艺术特色
  • 脱手便清:符曾的诗作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无需繁复辞藻即可表达深邃意境。
  • 性情与学识:他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性情,还彰显了深厚的学识和才华。

符曾作为清代浙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当时的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情感和志向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了解符曾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不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清代文学的魅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