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中素是清代诗人,字芷厓,人称萧诗,一云萧山人。萧中素不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工匠诗人,更因其诗文而留名后世。
萧中素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华亭县亭林,出身木匠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在清顺治初年,他继承了父亲的木工事业,并在此期间,不仅传承了家族技艺,还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手艺工作,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
萧中素是清代诗人,字芷厓,人称萧诗,一云萧山人。萧中素不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工匠诗人,更因其诗文而留名后世。
萧中素的生平经历颇为传奇,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华亭县亭林,出身木匠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在清顺治初年,他继承了父亲的木工事业,并在此期间,不仅传承了家族技艺,还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手艺工作,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
【注释】 云树:指秋天的树木。依然:仍然,依旧。蓬尸:蓬草。 短墙:低矮的围墙。蓬:同“丛”。 乱涌:汹涌澎湃。旌旗合:旗帜在风中飘扬。 禾黍:泛指庄稼。第宅空:指荒凉破败的房子。 晚香:傍晚时分菊花散发的香气。征鸿:远行的候鸟。 郊原:郊外的原野。独步:独自漫步。新愁:新的忧愁。 杖:手杖。 【译文】 秋风吹来,云树依旧屹立在渤海东边,低矮的围墙里长满了丛丛蓬草,我胆怯地害怕秋风袭来
【注释】 1、南村: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北。遗叟,隐者的代称。 2、一褐(hè):穿一件粗布衣服。褐,古代贫苦人民穿的粗麻布衣服。见《战国策·秦策》“臣非为臣而以公为名也。”注:“褐,贱者也。”见《说文》。肘,指衣肘处露出的肉。 3、数椽(chuán):几间屋子,指简陋的住房。《汉书·货殖传》:“家自代耕数百馀亩,奴婢众半,市官买田,与时势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凡民有宅舍曰室,有田日庄
己酉除夕 寒烟漠漠雨蒙蒙,万井千村暮霭中。 尽道岁除残历改,因嗟身老壮图空。 辛盘佐酒犹存古,草阁题诗不送穷。 回忆共游频屈指,白头能有几人同。 注释: ①己酉:即天佑(1023―1076),字国瑞,宋末元初文学家、政治家,著有《天佑集》《天佑续集》,编有《百家诗》。此为作者自注。 ②寒烟漠漠雨蒙蒙:形容除夕的景色。 ③万井千村暮霭中:形容除夕的村庄景色。万井,指众多村庄。 ④尽道:都说。
注释: 1. 千门柳色近萧条,白下楼台矗绛霄。 注释:千门(指众多的大门),柳色(指的是柳树的绿色),近(接近)萧条(荒凉、萧索)。白楼下台(指楼台),矗(矗立)绛霄(深红的天空)。 赏析: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千家的大门前,柳树的颜色已经接近了萧瑟,而高耸入云的楼台则显得格外醒目。 2. 江口舳舻连铁瓮,月中弦管乱铜刁。 注释:江口(指河口或者江边),舳舻(指船只或船行的样子)
【注释】 题徐湘波俨然屋:徐湘波的屋子,俨然如山。 杜曲:指杜甫的故居。桑麻:泛指庄稼。旧隐沦:过去曾隐居于此。草堂:杜甫的茅屋,在成都浣花溪畔。深掩落花津:深深关闭了通往花间小路的门。 平桥古树浮村午:平静的小桥旁,古树倒映在村子的河流里像浮在水面上。 宿雨荒烟故国春:夜晚的雨和早晨的烟雾使整个国家都变得荒芜。 一榻久县频岁月:一个床铺被长时间使用,已经破旧不堪。 十年高蹈隔风尘
【注】柬:向。 十年招隐士:隐居生活已过了十年;招隐士,指隐居不仕。 杖策走荒芜:拿着拐杖,走到荒凉的地方。杖,拐杖;策,用竹简写文章,引申为策马驱驴等。走荒芜:指到处流浪。 我癖将无偶:我的志趣和爱好没有可以相投的知音。癖,爱好、特长。将,将要;无偶,没有可投合的人。 君来始不孤:你来了才不感到孤单。 於陵还织屦:於陵,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还,归还。织屦,编草鞋。这里用“还”字
南村有遗叟,寂寞居河滨。 一褐常见肘,数椽聊寄身。 所志在不苟,食力其苦辛。 闲来把直钓,终日无纤鳞。 晴霞映眉宇,野水光粼粼。 坐久发清啸,怡然全我真。 古树落高荫,远水怀故人。 于此颇有得,毋谓於陵贫
潘鼎圭,字子登。 福建安溪人,居晋江。 性好吟咏,尤长古诗。 清康熙年间(1662~1723)寓居台湾,值诸罗文庙落成,乃献〈圣庙赋〉,郡守孙鲁大为激赏,为镌石宫墙。 其后归籍泉州,年八十卒。 有诗文集二十馀卷。 〖编者按:传记见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引黄任、郭赓武《泉州府志》。 王礼《台湾县志》收录诗作时标注「茂才」。 〗(许俊雅撰) 生卒年:?-
卢道悦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诗人。 卢道悦(1640-1726),字喜臣,号梦山,山东德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其诗歌才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这些作品多体现了他的忧勤廉惠的思想和对民生的关注。在《清福堂遗稿》中,他的作品展现了他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