甸男,原名谢震,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65,卒于公元1804
清福建侯官人,原名在震,字甸男。
乾隆五十四年举人。
官顺昌学教谕。
精《三礼》,尤笃学嗜古,史传百家,篆隶金石,无不通晓。
足迹遍及河洛关陇荆益之间,周览古今用兵形势,有用世之志。
有《礼案》、《四书小笺》、《四圣年谱》等。
生卒年:1765-1804
甸男,原名谢震,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65,卒于公元1804
清福建侯官人,原名在震,字甸男。
乾隆五十四年举人。
官顺昌学教谕。
精《三礼》,尤笃学嗜古,史传百家,篆隶金石,无不通晓。
足迹遍及河洛关陇荆益之间,周览古今用兵形势,有用世之志。
有《礼案》、《四书小笺》、《四圣年谱》等。
生卒年:1765-1804
【诗句释义】 1. 身命轻尘乎:我的生命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 2. 拼身家谋民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 民国未定:民国尚未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定。 4. 遽尔亡身:忽然之间,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5. 身虽亡:虽然我已经死了,但我的志向仍然存在。 6. 况留将十百世馨香:更何况我还留下了十百世的声誉和香气。 7. 惟无我乃常有我:如果没有我(牺牲)
【诗句释义】 石鼓在岐阳,戊午年搜寻;银编是宛委,庚辰年开始读。 【译文】 在岐阳的石鼓,我在戊午年时去寻找;银编的书,从庚辰年起我开始读。 【注释】 1. 石鼓:指《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刻在石上的文字,为周宣王时人所刻。 2. 岐阳:指陕西西安。 3. 搜戊午:指在戊午年寻找石鼓文。 4. 银编:指《说文解字》中的“银版编”。 5. 宛委:指《太平御览》引《博物志》中记载的黄帝藏书处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登凌霄台 - 诗句:凌霄台 - 译文:登上了凌霄台。 - 注释:凌霄,指高高的塔楼或者高楼。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处的动作,展现了他对于这个场景的喜爱和兴奋。 2. 中夜清兴发,探幽散尘悃 - 诗句:中夜清兴发,探幽散尘悃 - 译文:深夜时分
仙霞关用周栎园先生韵 其一 【注释】窄径盘纡:狭窄的小道弯弯曲曲。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翠微:翠绿的山色,深藏在云雾之中。碧芙蓉:形容山色青翠欲滴,如同芙蓉花一般美丽,也指山峰。松关束隘:山势险峻,关口被树木环绕。风争卷:形容狂风怒吼,仿佛要卷起一切。溪涨摧轮:形容山间的溪流涨满,水波汹涌,如同要冲毁车轮般的壮观。春:春天,这里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红叶煎茶:用红叶煮茶,以茶为伴,共度时光。供客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 第一联,“接来三月上旬书,读罢新诗感有余”,意思是收到朋友来信是在上旬,读完信后感叹不已。这里用到了“余”字,是表示不尽的意思。 第二联,“《盐铁》漫听桓氏论,《治安》群笑贾生疏”,意思是在听到《盐铁论》时,我漫不经心地听了,但看到《治安策》时却觉得贾谊的疏文过于浅薄。“盐铁”即《盐铁论》,西汉时期贾谊为文帝所写。《治安策》是奏议的一种文体,贾谊所作
【译文】 青山环绕的渔梁城,青翠秀丽,清溪从山间蜿蜒而下。当年这里曾开战场,宋将李王在此击败了敌军。 可惜靖康之难不可忘记,元奸窃国大祸深重。虽然禁苑已经封闭,但仍然恨南内不是天山。 谁派遣女将军来讨伐?孟家的蝉鸣声凄厉。临安城的夜晚被缒下来,瓜步江畔朝霞映照。 一天三百三日三千,江淮一带义军聚集已久。铁券被迫赐给,只是徒然而已。 苗刘授首愤怒已消解,赵子雩议被废黜。古代说孝道胜过慈爱
【注释】 1. 秋风客:指秋天的客人。 2. 忙何太:忙碌得没有闲暇。 3. 孤馆残灯悄无赖:寂寞冷清地在旅馆中点着一盏残灯。 4. 龁(gū):用牙齿咬。 5. 匏落:空寂,冷落。 6. 寒霜照影束衣带:寒霜照在身上的影子被束缚住衣服带子。 7. 泥蟠石磴虎迹大:泥土盘曲,石级上布满了老虎的痕迹。 8. 时惊短褐树丫挂:时而听到树枝上树叶被风刮落的声音。 9. 偏留余寐马头磕
酬汪仪曹 炎曦正尔忧蕴隆,祝融忽逊玄冥功。 太行剑脊溢天外,银山倒压鼋鼍宫。 阳侯夺国窜东海,螭象无主奔狂踪。 新鬼旧鬼聚市哭,南村北村孤桑空。 先声鼓气吼屏翳,烈焰助势烧丰隆。 我时隐几愁阢,惟恐倚杵倾苍穹。 锐斋先生有道者,长安索米嗟几穷。 灶突不墨墨衫袖,庖辉无肉肉鱼虫。 奔走蟫蠹伺虎豕,被服孔郑餐欧庸。 况此天公恶作剧,屋漏灌顶泥搏胸。 妻孥啼号交遍谪,心知理屈应以聋。 自诩此秘世莫晓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蹉跎(cuō tuó) 赵北燕南辙几过,驹光马迹老蹉跎。 羁愁中酒绵三月,草色随春入九河。 阶下簸钱工姹女,堂前挟瑟艳秦娥。 风情已作萧郎减,目极寒空自浩歌。 译文: 赵北燕南几经辗转,驹光马迹已消磨在岁月里。 羁旅中的忧愁伴随着美酒,绵延三月如梦如幻。 台阶下的簸箕声中,似乎有娇媚的仙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名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野风光。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1. 南山雨气北山通:描述的是南山的雨气与北山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候现象。这里的“通”表示连接、相通。 2. 薄霭孤村霁色昽:薄雾笼罩着孤寂的村庄,天空中渐渐放晴。这里的“霁色”指的是晴朗的天空,“昽”是模糊不清的意思。 3. 瓮霤窥天烟补隙:瓮形的屋檐(即漏斗状)从天空中俯瞰,仿佛能补上天中的裂缝
诗人谢锡勋,字安臣,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小草堂诗集》等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谢锡勋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他的嗜学与博览使他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他尤工填曲,诗如万斛之泉,七古更是竭尽才力之所至,展现出诙谐调笑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可能得益于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现实,这让他的创作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关怀
鞠懙是乾隆年间的举人,曾任安庆同知。 鞠懙,字彝恭,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市。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秀才到官员的蜕变。据资料显示,鞠懙在乾隆丙子年(乾隆四十八年)成功中举,这标志着他步入了科举考试的最高殿堂之一。作为举人,鞠懙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学识都得到了认可。 鞠懙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清朝政府中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例如,他在任安庆同知期间,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和司法工作,为地方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诗人戴宽,字敷在,号裕庵,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康熙庚辰年(1670年)进士及后改庶吉士的戴宽带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卓越的诗歌才华。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田园、咏史怀古以及反映现实社会等多个领域。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雨后东海道中》是戴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除了《雨后东海道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