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燕南辙几过,驹光马迹老蹉跎。
羁愁中酒绵三月,草色随春入九河。
阶下簸钱工姹女,堂前挟瑟艳秦娥。
风情已作萧郎减,目极寒空自浩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蹉跎(cuō tuó)
赵北燕南辙几过,驹光马迹老蹉跎。
羁愁中酒绵三月,草色随春入九河。
阶下簸钱工姹女,堂前挟瑟艳秦娥。
风情已作萧郎减,目极寒空自浩歌。

译文:

赵北燕南几经辗转,驹光马迹已消磨在岁月里。
羁旅中的忧愁伴随着美酒,绵延三月如梦如幻。
台阶下的簸箕声中,似乎有娇媚的仙子;
厅堂前的琴瑟声中,仿佛有艳丽的嫦娥。
情愫已经随风飘散,萧郎的身影愈发消瘦。
放眼望去,寒冷的天地间只剩下自己的浩歌。

注释:

  1. 赵北燕南辙几过:形容时间流逝,经过了很多地方。
  2. 驹光马迹:指时光匆匆,像马一样奔驰而过的痕迹。
  3. 羁愁中酒绵三月:形容在旅途中因思念而饮酒,时间过得很慢。
  4. 草色随春入九河:春天来临,草木复苏,生机盎然。
  5. 工姹女:形容簸箕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娇媚的仙女。
  6. 秦娥:指的是弹奏琴瑟的女子,美丽动人。
  7. 萧郎:代指男子,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他人。
  8. 寒空自浩歌:形容诗人独自面对寒冷的宇宙空间,发出豪迈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时间的感慨。首联“赵北燕南辙几过,驹光马迹老蹉跎”表达了诗人在赵地和燕地之间辗转奔波的辛酸经历,以及随着时间的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颔联“羁愁中酒绵三月,草色随春入九河”则具体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郁,以及春天的到来带来的生机。颈联“阶下簸钱工姹女,堂前挟瑟艳秦娥”则通过簸箕和琴瑟的声音,勾画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尾联“风情已作萧郎减,目极寒空自浩歌”则是诗人在面对苍茫的宇宙空间时,发出的感慨和自我安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