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凭眺蹑危途,怀古深嗟大厦扶。
一旅亲提空忆李,三藩潜构实通吴。
清江卷甲军飞迅,步障徵歌事有无。
欲问兴亡旧时迹,夕阳惟对戍楼孤。
【注释】
仙霞关:山海关。周栎园先生:明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周汝登的号,即周汝登。
蹑危途:攀登险峻的路。
李:指李靖,唐朝名将。
三藩:指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清初降敌的汉族将领,他们曾帮助清朝巩固政权。潜构:暗中勾结。
卷甲:收起铠甲。征歌:唱歌。事有无:事情有还是没有。
旧时迹:过去的历史遗迹。
戍楼孤:驻守在长城上的瞭望楼孤独无伴。
【赏析】
本诗是明代诗人周汝登所作《过仙霞关》组诗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八句,每四句一句。内容上,前四句写诗人登高凭眺、感慨怀古;后四句写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语言上,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关门凭眺蹑危途”,意思是说站在关口凭栏远眺。“一旅亲提空忆李”,意思是说当年李靖率军平定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三藩潜构实通吴”,意思是说当时吴三桂等人暗地勾结,为清朝巩固政权作出了贡献。“清江卷甲军飞迅”,“步障徵歌事有无”,意思是说清军在长江一带迅速消灭敌人,而吴三桂等人则在后方搞阴谋破坏活动,使清朝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欲问兴亡旧时迹”,意思是想问一下历史上的兴亡故事,但已经无法了解。“夕阳惟对戍楼孤”,意思是说只有夕阳照耀着边关的一座孤零零的瞭望楼。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面对壮丽的景色,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和民族之间的矛盾,感叹历史的沧桑变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明代中叶。当时明朝政府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国内农民起义不断,边疆地区也出现了民族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登临仙霞关这一事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