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来三月上旬书,读罢新诗感有余。
《盐铁》漫听桓氏论,《治安》群笑贾生疏。
参军蛮府嘲鸲鹆,措大荆州贱鲫鱼。
壮志销沉只如此,相看白发己盈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
第一联,“接来三月上旬书,读罢新诗感有余”,意思是收到朋友来信是在上旬,读完信后感叹不已。这里用到了“余”字,是表示不尽的意思。
第二联,“《盐铁》漫听桓氏论,《治安》群笑贾生疏”,意思是在听到《盐铁论》时,我漫不经心地听了,但看到《治安策》时却觉得贾谊的疏文过于浅薄。“盐铁”即《盐铁论》,西汉时期贾谊为文帝所写。《治安策》是奏议的一种文体,贾谊所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汉文帝和贾谊的看法:文帝治国有方,贾谊的《治安策》也颇有见地;而桓宽的《盐铁论》则没有贾谊那样的见解。
第三联,“参军蛮府嘲鸲鹆,措大荆州贱鲫鱼”,意思是说:参军到蛮夷之地做官,嘲笑那些自视甚高的官员,而我作为一介书生在荆州作官,却只能以鱼虾之微命苟活。“参军”指汉代边戍地区设置的属员,相当于地方长官的助理。“措大”原指小官、无职之人,这里指自己。“荆州”指今湖北江陵一带。“贱鲫鱼”是说自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微不足道。
第四联,“壮志销沉只如此,相看白发己盈疏”,意思是说:我满怀豪情壮志地来到此地任职,如今却被消磨得差不多了,看着自己的满头白发,不禁感到惆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无奈与感慨。
【答案】
译文:
接到朋友的信函是在上旬。读了之后,感叹不已。在听到《盐铁论》时,我漫不经心地听了,但看到《治安策》时却觉得贾谊的疏文过于浅薄,而桓宽的《盐铁论》则没有贾谊那样的见解。参军到蛮夷之地做官,嘲笑那些自视甚高的官员,而我作为一介书生在荆州作官,却只能以鱼虾之微命苟活。
注释:
①三月:指阳春时节。②新诗:指贾谊所作的《治安策》等。③桓氏:《盐铁论》的作者桓宽,字君山,齐人,宣帝时为博士。④贾生:即贾谊,字子长,洛阳人,年少有才名于诸侯间,因遭权臣忌恨,贬长沙王太傅三年(前168)。⑤群:多。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写的。当时,他正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他希望朝廷能够起用他回朝任职,另一方面又担忧一旦回到长安后会遭遇更多的磨难。这首诗就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的思想矛盾。
首联“接来三月上旬书,读罢新诗感有余。”意思是收到朋友来信是在上旬,读完信后感叹不已。这里用到了”余”字,是表示不尽的意思。“接来三月上旬书”表明杜甫已经收到了朋友的信。“读罢新诗感有余”说明他读完信后感叹不已,因为信中的内容使他深受感动。
颔联“《盐铁》漫听桓氏论,《治安》群笑贾生疏。”意思是:在听到《盐铁论》时,我漫不经心地听了,但看到《治安策》时却觉得贾谊的疏文过于浅薄,而桓宽的<盐铁论>则没有贾谊那样的见解。“漫听”意为随意听任。“桓氏”指桓宽,字君山,齐人,宣帝时任博士。“《盐铁论》”指《盐铁论》。这是一篇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治安策》”指贾谊的《治安策》。《治安策》是一篇奏议文,提出加强政治统治的措施。“浅薄”意为肤浅浅显。“群笑”意为大家都嘲笑他。“贾生”指贾谊,字子长,洛阳人,少年成名于天下,因被权贵谗毁,贬长沙太傅三年。
颈联“参军蛮府嘲鸲鹆,措大荆州贱鲫鱼。”意思是说:参军到蛮夷之地做官,嘲笑那些自视甚高的官员,而我作为一介书生在荆州作官,却只能以鱼虾之微命苟活。“参军”指汉代边戍地区设置的属员,相当于地方长官的助理。“蛮府”指蛮夷之地。“嘲鸲鹆”指嘲笑那些自视甚高的官员。这里的“鸲鹆”是一种鸟类,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像是在讥笑着别人。“措大”原指小官、无职之人,这里指自己。“贱鲫鱼”是说自己像水中的鱼儿一样,微不足道。
尾联“壮志销沉只如此,相看白发己盈疏。”意思是说:我满怀豪情壮志地来到此地任职,如今却被消磨得差不多了,看着自己的满头白发,不禁感到惆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