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会稽人,字纯甫,号青霞。
嘉靖十七年进士。
任溧阳知县,调茌平,入为锦衣卫经历。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随炳与严世蕃往来。
然性刚直,疾恶如仇。
俺答犯京师,兵退后,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谓国弱政乱,皆由严氏。
遭廷杖,谪佃保安。
与塞外人相与骂严氏父子,缚草为人象其状,醉则聚子弟射之。
因而遭诬陷,被杀。
雄于文,下笔辄万言,所著书多被毁,仅存《青霞集》。
天启初,谥忠悯。
生卒年:1501-1557
明浙江会稽人,字纯甫,号青霞。
嘉靖十七年进士。
任溧阳知县,调茌平,入为锦衣卫经历。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随炳与严世蕃往来。
然性刚直,疾恶如仇。
俺答犯京师,兵退后,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谓国弱政乱,皆由严氏。
遭廷杖,谪佃保安。
与塞外人相与骂严氏父子,缚草为人象其状,醉则聚子弟射之。
因而遭诬陷,被杀。
雄于文,下笔辄万言,所著书多被毁,仅存《青霞集》。
天启初,谥忠悯。
生卒年:1501-155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与手法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内容、主题,并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技巧赏析。此诗是一首写秋的诗。“风雨摇秋湿不开”,“风雨”是秋天的典型景象,也是引起诗人悲凉心情的原因;“秋雨”是秋天特有的景色,“秋”是季节,“不”是否定词,“开”是动词,意为“使……展开”
【注释】 感怀:感慨。 割生献馘古来无:从古到今,没有过为报功而杀敌献首的事。割生,谓以刀割取敌人头;献馘,谓献敌人的左耳。 解道功成万骨枯:《尚书·武成》载周武王伐纣克商,周公作《多士》铭文说:“乃葛降、商,民献有十夫予翼,以归,献俘于王。”意思是将俘虏献上,并解下他们的头发。“解道”指“解献”,“功成”指“献馘”,“万骨枯”即“献馘之万”。 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白草黄沙
赏析 《秋夜感怀》是明代诗人沈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忠诚的歌颂。这首诗以飒飒西风为引子,通过将军出塞、白骨堆积等意象,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悲壮。最后通过诸葛和李陵的故事,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以及非忠臣的悲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第一句 - 飒飒西风日夜吹:描述天气状况和环境氛围,西风象征着边关的寒意和战火的连绵。 - 将军出塞又空回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 不若寄将明镜去,为曾照我鬓如丝。 赏析: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此句描绘了一幅边陲小镇的春日景象——路边柳树随风轻摆,柳枝垂拂,恰似诗人心中的柔情与思念。杨柳象征着坚韧与柔美,而诗人折柳赠人,更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他想要赠给的人是谁?可能是远方的朋友,也可能是自己心中所思之人,但无论如何,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在心头弥漫。
寄张有功二首 桑干河曲水潺潺,好送征人双泪还。 边城杨柳路傍垂,折取长条欲赠谁? 不若寄将明镜去,为曾照我鬓如丝。 译文: 桑干河流经的河曲处,河水潺潺,仿佛在为远行的征人送别,泪水沾湿了他们的衣袖。 路边的杨柳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让人心生愁绪。 折下一枝杨柳,想要赠与远方的人,却不知该将它送给谁,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不如将这明镜送给他,因为镜子曾经照过我鬓角的白丝
【注释】 当年:指李广未显达时。 独有将军:只有你(李广)的剑戟驰骋。 刁斗:古代军队夜间用以警戒的铜壶,形似斗,故名。 羽书:古代紧急军情文书,多用竹筒装以羽翎,故称。 时将落叶供书草:当时只把落叶作为书写的材料。 自遣飞花入酒卮:自己把飞花放入酒杯中。 长剑在:长剑依然在手。 徒嗟李广:白白地叹惋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后因失律被免职,不得重用)。 【赏析】
【注释】京华:京城。若耶溪:古水乡名。杨柳:柳树,多植于岸边。 译文:京城十年辛苦,梦里何时不见家?一到若耶溪畔月亮高挂,才知隔天涯的家乡。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写诗人在京为官十年,辛苦操劳,如今要回故乡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家。第二句写诗人在京城里思念着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他们是否也想念着我呢?第三句写诗人回到故乡后,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才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离家万里了
注释:是谁在清冷的月夜里吹响了号角,其格调分明,如同从边塞传来。千万不要让胡人听到这首曲子,因为这样反而会让人怀疑汉将没有穷追到底。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边塞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边疆战士闻笛而思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句“谁将清角月中吹,格调分明出塞回”,描绘了一幅月夜吹笛的动人画面。后两句“莫遣胡儿闻此曲,翻嫌汉将不穷追”,则是诗人对当时边防将士的希望和要求
答陈鸣野社友 十年赤县频为吏,一疏中朝便落官。劳寄音书知梦在,细筹世路念归难。马蹄最识边沙塞,雁影犹惊苦月寒。词客幸能怜旅况,玉门应为赋生还。 注释: ①赤县:泛指中原地区。赤县指中国。 ②中朝:朝廷(皇宫)。 ③驿传:古代传递文书和军情的交通设施。 ④玉门: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赏析: 《答陈鸣野社友》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仕途生活的感概
得应职方书以诗答之 郎署飞符日,题书问谪居。 自因乡使到,翻觉旧交疏。 风月尘沙里,边风鼓角余。 谁知迁客梦,夜夜绕鸾舆。 注释: 1. 郎署飞符日:郎署,指官署,飞符,指传递文书。 2. 题书问谪居:题书,指写信,谪居,指被贬谪的住所。 3. 自因乡使到:因,因为;乡使,是指地方长官派来的使者。 4. 翻觉旧交疏:翻觉,反而觉得;旧交,指过去的交情;疏,疏远。 5. 风月尘沙里:风月
明代诗人:王邦畿。 字诚斋,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是一位以诗名的明末诗人。王邦畿在明朝末年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氛围。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明浙江会稽人,字纯甫,号青霞。 嘉靖十七年进士。 任溧阳知县,调茌平,入为锦衣卫经历。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随炳与严世蕃往来。 然性刚直,疾恶如仇。 俺答犯京师,兵退后,上疏劾严嵩十大罪,谓国弱政乱,皆由严氏。 遭廷杖,谪佃保安。 与塞外人相与骂严氏父子,缚草为人象其状,醉则聚子弟射之。 因而遭诬陷,被杀。 雄于文,下笔辄万言,所著书多被毁,仅存《青霞集》。 天启初,谥忠悯。 生卒年
明福建莆田人,字梁石,号翠渠。 成化五年进士。 任广德知州,以有善政,赐敕旌异。 弘治初历四川参政、右布政使。 始与陈献章友,而不以献章主静之说为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 有《书纂》、《翠渠类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