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日夜吹,将军出塞又空回。
不知白骨堆沙岸,犹自红妆送酒杯。
诸葛已无筹笔驿,李陵偏筑望乡台。
悲歌莫厌伤心曲,不是忠臣定不哀。
赏析
《秋夜感怀》是明代诗人沈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忠诚的歌颂。这首诗以飒飒西风为引子,通过将军出塞、白骨堆积等意象,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悲壮。最后通过诸葛和李陵的故事,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以及非忠臣的悲哀。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第一句
- 飒飒西风日夜吹:描述天气状况和环境氛围,西风象征着边关的寒意和战火的连绵。
- 将军出塞又空回:暗示将军出征后又无功而归的情景,表达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 不知白骨堆沙岸: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场景,白骨堆积象征死亡和牺牲,凸显战争的残酷性。
第二句
- 犹自红妆送酒杯:用“红妆”比喻战死的士兵,他们的形象在诗人心中依然鲜活,但已无法再饮下生命之水。
第三至六句
- 诸葛已无筹笔驿:提及诸葛亮(蜀汉丞相),指出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已经不在人世,留下筹笔驿的传说来怀念他的智慧与远见。
- 李陵偏筑望乡台:以李陵为例,他虽身陷匈奴却仍思念家乡,表现出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屈的精神。
- 悲歌莫厌伤心曲: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哀伤歌曲的喜爱,认为这些歌曲能够唤起人们对战争痛苦的共鸣。
- 不是忠臣定不哀:总结全诗,指出只有真正的忠臣才能体会其中的痛苦和悲伤,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
尾句
-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的景象,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争的痛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对忠诚的追求和对非忠臣的批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秋夜感怀》不仅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责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