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海上扬尘日,独有将军剑戟驰。
刁斗只令诸校集,羽书不使侍臣知。
时将落叶供书草,自遣飞花入酒卮。
勋业定知长剑在,徒嗟李广未逢时。
【注释】
当年:指李广未显达时。
独有将军:只有你(李广)的剑戟驰骋。
刁斗:古代军队夜间用以警戒的铜壶,形似斗,故名。
羽书:古代紧急军情文书,多用竹筒装以羽翎,故称。
时将落叶供书草:当时只把落叶作为书写的材料。
自遣飞花入酒卮:自己把飞花放入酒杯中。
长剑在:长剑依然在手。
徒嗟李广:白白地叹惋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后因失律被免职,不得重用)。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昔日友人李广的怀念之作,全篇写景抒情兼及议论,寄寓了深厚的感情。
开头两句“当年海上扬尘日,独有将军剑戟驰”,回忆当年海战之时,李广威震敌胆。他独自率领部队驰骋沙场,英勇无比。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李广的赫赫武功和自己的失意来反衬李广的英勇。
中间四句“刁斗只令诸校集,羽书不使侍臣知”,进一步描述了李广的威武。当时只有李广一人可以指挥众将,而其他将领只能听从他的指挥。当战事紧急时,李广却不用羽书向皇帝报告,而是亲自处理事务。这体现了李广的忠诚和勇敢。
后四句“时将落叶供书草,自遣飞花入酒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当战事告急时,诗人会用落叶做书草,以示决心;当战事稍缓时,则自斟美酒,与友共饮。这既是对李广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两句“勋业定知长剑在,徒嗟李广未逢时”,是对李广的感慨。虽然李广的功勋卓著,但他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重用。诗人感叹李广虽英勇善战,但命运不佳,未能建功立业,这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李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迟暮的惋惜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意。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增添了诗歌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