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纲,原名庞鸿文,清代诗人
庞鸿文是晚清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字伯纲,号絅堂,江苏常熟人。
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司业等职,并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庞鸿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短诗。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伯纲,原名庞鸿文,清代诗人
庞鸿文是晚清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字伯纲,号絅堂,江苏常熟人。
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司业等职,并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庞鸿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短诗。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江亭春望 觚棱佳气捧去来,辉映昭王旧日台。 黍谷几吹邹律暖,析津频泛汉槎回。 山连榆塞形原壮,水咽桑干冻未开。 为望蓟门烟树里,此中应有栋梁才。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觚棱佳气捧去来”: - 注释:觚棱(指建筑的角楼)象征着吉祥和尊贵,佳气则代表美好的气息或运势。这句话意味着来自远方的吉祥之气被带到此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会。 - 译文:远方的好运被带到这个地方,带来新的气息。 2.
题张雨生模黄小松坡公石铫图 肯向卢沟策蹇无,龙潭佳处拟蓬壶。 歇心亭上烹茶坐,好写奇峰散绮图。 注释:这幅画作描绘了黄小松的庐山生活场景。他不愿在卢沟(指北京)策马疾驰,而是选择在龙潭的美景中悠然自得地品茗。在歇心亭上,他用笔触描绘出庐山的壮丽景色,如同锦绣般的奇峰。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黄小松的诗作,通过描绘他在庐山的生活场景和艺术创作过程,表达了对黄小松才华和品格的赞赏之情
【题张雨生模黄小松坡公石铫图】小聚城南尺五天,六街腊鼓又催年。 一瓯苦茗饶乡味,却忆家山玉蟹泉。 注释: 1. 小聚城南尺五天:在城南聚会了五天时间,相聚的时间并不长。 2. 六街腊鼓又催年:腊鼓的声音催促着新年的到来。 3. 一瓯苦茗饶乡味:喝了一杯苦涩的茶,却能回味家乡的味道。 4. 却忆家山玉蟹泉:却想起了家乡的山川和泉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张雨生模黄小松坡公石铫图的场景下的感怀之作
庞鸿文是晚清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字伯纲,号絅堂,江苏常熟人。 他是一位进士出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司业等职,并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庞鸿文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作品,也有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的短诗。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苏嵋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明朝晚期至清朝初期的人物。苏嵋(字依岩),大兴人,顺治辛丑年登进士,是明朝晚期到清朝初期的一位政治人物和进士。他的作品《圯上吟》体现了其文学才华。 苏嵋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中辛丑科进士,成为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出身的政治人物。他的仕途经历丰富,曾历任江苏邳宿府同知、平乐府知府等职务,展现了他在行政和治理上的能力。
罗绕典是清代的诗人。 罗绕典是清代湖南安化人,字苏溪,生于1793年(癸丑年),卒于1854年,享年五十五岁。他从小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并在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编修一职,历任顺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陕西督粮道和山西按察使等职。 罗绕典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