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
建文二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
八年从北征。
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
自后北征皆从。
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
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
有《北征录》、《金文靖集》。
生卒年:1368-1432
明江西新淦人,名善,以字行。
建文二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
八年从北征。
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
自后北征皆从。
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
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
有《北征录》、《金文靖集》。
生卒年:1368-1432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句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意思、手法,还考核诗歌的主题。一般错误的设置如“理解有误”“对作品主旨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等。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化的笔触,描绘了万岁山峻峭雄伟
诗句解读 1. 玉辇千官从 - 描述了天子乘坐的豪华车辆和跟随的人群。"玉辇"指的是皇帝所坐的豪华车,"千官"则指跟随的官员众多。 - 注释:玉驾象征尊贵,千官代表众多臣子,共同出行表示对皇权的尊敬。 2. 晴波太液春 - "太液"是指宫廷中的湖泊,这里用来形容春天时湖面如镜,波光粼粼。 - 注释:"晴波"描绘了湖面晴朗时的美丽景色,"太液春"则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
诗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其三。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在万岁山游玩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注释 1. 紫殿青霄外:形容万岁山高耸入云,如同仙境。 2. 何年结构奇:询问这座山是如何建成的,表达了诗人对建筑的惊奇。 3. 攀缘疑失路:形容攀登时感到迷茫,不知方向。 4. 回合讶多岐:指山路曲折多变,让人感到惊喜。 5. 竹露凝蛛网
【注释】 1. 京国:指京都。 2. 广寒:指月亮。 3. 琪树花: 形容树上的花朵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4. 瑶山:指山上的玉石。 5. 紫涧:紫色的山涧。 6. 丹丘: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仙境。 7. 紫涧四时幽:指紫涧一年四季都幽静美丽。 8. 缥缈 (piǎo miǎo):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9. 仙乐:指神仙的音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题目要求等分析作答即可。 “萦纡缘岛树”,萦纡:缠绕曲折的样子;缘:顺沿。岛上的树木盘绕曲折地生长着。 “迤逦傍林花”,迤逦:指延伸曲折貌。在树林中曲折前行。 “举目疑天近”,举目:仰头看。抬头望去,觉得天好像离自己很近了。 “回头觉路赊”,回头:转身回顾。回头时发现道路又远又长了。 “追趍穷物色
【注释】 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 其二: “磴道”指石阶。“丹户”是朱门的意思。“苍翠”指青绿的颜色,这里借代树木的绿色。“毓秀芬”是指灵芝的香气。“仙山”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万岁山。 译文: 山路曲折盘旋,高低不一,远处的烟雾和云霞分不清界限。 雕花栏杆高耸入云,横亘在陡峭绝壁之上,朱门紧靠着层层叠叠的白云。 古树林立郁郁葱葱,生长着茂盛的灵芝和芳香的芝草。 仙境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
玉堂初罢直,缓步散鸣珂。 城阙日将暮,河桥风更多。 岁华渐摇落,人事易蹉跎。 未有田园计,谋生将柰何。 诗句释义 1. “玉堂初罢直”:指金幼孜在翰林院的工作刚刚结束。 2. “缓步散鸣珂”:描述了他慢悠悠地走出玉堂,脚步轻快而从容。 3. “城阙日将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傍晚时分,城市的轮廓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4. “河桥风更多”:描绘了夜晚河边的桥梁上吹来的风
让我们逐一审视这首诗。这是一首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的诗作,其中第九句为“日月回三岛,乾坤奠六鳌。” 接下来是诗句释义: 1. 仙台金露静:仙台,意指仙境般的地方;金露,形容露水像金子一样珍贵;静,安静、宁静。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仙境景象。 2. 画栋玉虹高:画栋,指装饰华丽的房屋;玉虹,形容彩虹的颜色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高,高耸、雄伟。这句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 3.
【解析】 此诗是杜甫在战乱中避难到四川的草堂时所作。诗写冬夜读书的情景,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淡远。首联“掩卷坐清宵”,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围炉拥敝貂”写出了诗人在寒冬中的困顿之状。颔联“卷帘寒易入,汲水冻难消”,写冬夜读书的困难。颈联“人静传疏漏,庭虚度急飙”,写夜深时分,室内静悄悄的,外面风声呼啸。尾联“夜阑传北斗,天路正逍遥”,写深夜时分,听到北斗星的移动,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答案】
诗句解释: 1. 浮生若萍梗: - “浮生”指的是短暂而不稳定的人生,“萍梗”则是比喻人生如同漂浮不定的浮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漂泊不定的感慨。 2. 岁月易蹉跎: - “蹉跎”意指时间流逝,没有成就大事或留下痕迹。这里强调了时间的飞逝,暗示着诗人在时光中感到无力和遗憾。 3. 久客乡书少: - “久客”指的是长期居住他乡,“乡书”即家书。此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
明山东乐安人,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 嘉靖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为江西提学佥事、南国子监司业,累官太仆寺卿,未履任而报罢。 闲居二十年。 性简重慎详,一意经术,谓汉儒去古未远,其说可信,又以六书正汉儒注疏舛误。 有《愚谷集》。 生卒年
明江西广昌人,字廷秀,号椒丘,何文渊子。 景泰五年进士。 授南京礼部主事。 为刑部郎中,捕治锦衣卫卒,拒都指挥袁彬请嘱,由是知名。 成化间,以河南按察使助都御史原杰招抚南阳流民,亲入山谷劝说,附籍者甚众。 历山西巡抚、刑部侍郎。 孝宗嗣位,辅臣万安、刘吉忌其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 既而入为刑部尚书,有所施为,辄遭刘吉阻格,又遭忌者中伤,遂致仕归。 博学多闻,为诗多援据典故。 有《元史臆见》
吴鼎芳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诗名世,尤以萧闲简远、具有出尘之致的诗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人生哲思的独到见解。 吴鼎芳生活在明朝,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他出生在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凝父。这个地区不仅是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水乡,还孕育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吴鼎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与同为文人的乌程范汭有《披襟倡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