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似,原名伊秉绶,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4,卒于公元1815
清福建宁化人,字组似,号墨卿。
伊朝栋子。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改刑部主事。
嘉庆初,出任广东惠州知府,铲除掳人勒赎的土匪。
后调江苏扬州知府。
勘灾必逐户亲阅手记。
历署河库道、盐运使。
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尤精书法。
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
生卒年:1754-1815
组似,原名伊秉绶,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4,卒于公元1815
清福建宁化人,字组似,号墨卿。
伊朝栋子。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改刑部主事。
嘉庆初,出任广东惠州知府,铲除掳人勒赎的土匪。
后调江苏扬州知府。
勘灾必逐户亲阅手记。
历署河库道、盐运使。
以父丧离职,遂不再出。
工诗古文,究心理学,尤精书法。
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
生卒年:1754-1815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注释和译文作答。 尚无惭于尔室;地名循惠,用顾畏乎民岩。”意思是:天空明亮,还没有感到惭愧吗?地名以循惠命名,难道不怕人民在山崖上仰望吗?天凛旦明,还没有感到惭愧吗?地名以循惠命名,难道不怕人民在山崖上仰望吗?“凛”,光明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序》:“王之季女,命诸其姓曰姜
诗句:车骑东都祖帐开,明湖箫管绕城催。 译文:车马声中,东都的祖帐已经开启,明湖边的箫管声音在城中回荡,催促我们前行。一从杜老题诗后,名士皆趋历下来。 关键词解释: - 车骑:指的是古代皇帝出行时所用的马车,这里可能指代诗人自己或他的随从。 - 东都:指洛阳,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之一,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游赏的地方。 - 祖帐:古代的一种宴会形式,通常用于招待贵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审题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涵。这首诗是作者为平山堂作的联句。“过江诸山,到此堂下”是上联,“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下联。从对仗的角度分析,“过江”“到此”都是地点名词,“诸山”“众宾”都是人名,“过”与“到”相对应,“诸”“众”都指多人,“山”“宾”都是名词,“过”与“及”相对应,“江”“及”相对应,“诸”与“多”相对应
【注释】 七录:指《隋书·经籍志》。旧家:指世代相传的家族。 宗塾:即塾学,古代私设的学校,是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小学(礼、易、诗、书、数)的地方。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六个王朝,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古巷:指老街巷。选楼:指藏书楼。 译文 《隋书·经籍志》记录着历代家传的书库; 六朝古时的老街巷里有藏书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惠州的山水之美及人文之清来表达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 诗句“合惠循为一州,江山并美”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地理环境。这里提到的“合惠循”很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而“一州”则意味着这个地区如同一个完整的国家或省份,具有统一的行政和治理体系。这样的描述不仅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暗含了作者对于统一与和谐的向往。接着,“江山并美”则是对这一地区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
【注释】: 永福寺联: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更上一层楼”即是指登上了更高的楼层,可以看得更远。 奇翼:特异的翅膀。 无尘根:无土之根,生长在水边或水中的植物。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云鹤、瑶草来写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首句“云鹤有奇翼”,以云鹤为象,描绘了一幅云鹤凌风翱翔、展翅高飞的优美形象
【注释】: 五云:指皇帝,因为古代传说天帝所居之宫在青城山中,其周围常有五彩云气环绕,故称“五云”。 仙班:指翰林院学士。唐时翰林院为供奉翰林官舍之地,翰林官皆称仙官。 韩子:即唐代文学家韩愈。 成政:指政绩卓著。 【赏析】: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邀去济南的诗作。诗人以“传胪”“仙班”等词来描写友人的身份,表现出对此次邀请的高度重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期待和向往
注释:陈尧佐祠(祠堂),我虽然去世,但心中永远不忘他真是一代真宰相啊!荒亭犹属旧诗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陈尧佐祠堂而作。陈尧佐,字光弼,北宋人,曾任右仆射兼中书令、集贤相,以清正著称。作者对陈尧佐的人品和才华极为敬佩,所以写下了这首诗来纪念他。首句“没世不忘”,表现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也反映了他对陈尧佐的崇敬之情。第二句“荒亭犹属旧诗人”表达了作者对陈尧佐的怀念之情
注释: 天留宋朝土:天空中留下了宋朝的疆域,即指宋朝的领土。 人说岳家军:人们说这是岳家军的旗帜飘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对宋朝和岳家军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第一句“天留宋朝土”,诗人以天空为背景,展现了宋朝的疆域辽阔,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这里的“宋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诗人通过对天空的描绘
【注释】 龛:小洞,石窟。鱼龙渊:传说中深水潭名,相传有鱼龙居住。这里指江海。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焦山古寺的对联。上联写“僧堂”,下联写僧人。上联说,僧堂是收纳江海之气的所在,下联说,僧人是出没于深潭中的龙鱼。上下联都是以景作喻,借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焦山古寺的喜爱之情
王维坤,字幼舆,号鹅知,是清朝的诗人。 王维坤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其家族背景和家训对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出生于北直隶长垣县(今属河南省),祖籍可能为明兵部侍郎七省总理王家桢。王维坤自幼聪慧过人,据说在日记数千言。他的家族对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在年幼时就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文脉并有所作为
王端淑是清代的女诗人,字玉暎,号映然子、吟红主人,又号青芜子。她是中国清代诗人之一,尤以书画和诗作闻名。 王端淑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书法绘画技艺精湛,而且酷爱阅读,涉及的领域包括经史以及各种典籍,显示出她的学识渊博。在诗作方面,王端淑的作品多才多艺,涉猎广泛。她擅长诗文,善于画,且工于小楷,被清代女画家林文贞和书法家恽珠称赞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极。 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有道济一号,或出于后人误传,字石涛,别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为清初山水画大家。 画花卉也别有生趣。 对绘画理论卓有所见,主张遗貌取神,著有《画语录》。 晚年定居扬州,对明朝覆亡虽尚存隐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驾。 生卒年歧说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