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原名谢谔,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21,卒于公元1194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昌国,人称艮斋先生,亦称桂山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摄乐安尉,有能声。
改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皆有惠政。
擢监察御史,上所创《义役法》,诏行于诸路,民以为便。
光宗即位,献十箴,又论当节宴饮、去妄费等。
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
请祠,以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
尝学于郭雍,传程颐之学,教弟子数百人,重躬行。
有《性学渊源》、《艮斋集》等。
生卒年:1121-1194
昌国,原名谢谔,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21,卒于公元1194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昌国,人称艮斋先生,亦称桂山先生。
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摄乐安尉,有能声。
改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皆有惠政。
擢监察御史,上所创《义役法》,诏行于诸路,民以为便。
光宗即位,献十箴,又论当节宴饮、去妄费等。
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
请祠,以提举太平兴国宫而归。
尝学于郭雍,传程颐之学,教弟子数百人,重躬行。
有《性学渊源》、《艮斋集》等。
生卒年:1121-119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送严参政隐还湖州》。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严隐君九龄适轩:严隐君(严子陵)九岁的时候,就适合隐居。 2. 陶公勋业在姑苏:陶渊明的功业在于苏州(姑苏),他的诗作流传千古。 3. 扁舟归来春水湖:乘着扁舟归来,春天的水面上泛着波光。 4. 张良亦从赤松子:张良也跟随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而去。 5. 抛掷兵闲黄石书:抛却兵权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夜饮赵氏别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会刘子东夜饮 注释:在这里指与刘子东共饮夜宴。 夹江居民万家邑, 翻译:两岸之间住满了居民,形成了一个大城镇。 朱楼碧瓦炊烟湿。 翻译:红色的高楼和碧绿色的瓦片上,炊烟缭绕,仿佛被雨水打湿了。 笋舆登顿渡飞桥, 翻译:我乘坐轻便的车登上飞桥,穿过一座小桥。 半曲春梁龙起蛰。 翻译:春天的梁木上
诗句释义 - 笑指长沙擅阃(quàn kǔn):指的是朱晦庵(朱熹)在长沙时,善于治理地方。擅,擅长;阃,地方官署。 - 来向吾乡假途:意思是来到我的家乡,寻求帮助或者指导。假途,借用道路、方法等。 - 一段忙中说话:在忙碌之中,还能找到时间交谈。 - 无非孔孟工夫:没有其他,只有孔子和孟子的教诲。无非,只是;孔孟,指孔子和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工夫,学问或本领。 译文 你笑指长沙擅阃
``` 鳌溪 数版小桥横晚晴,两行古木弄春荣。 不知多少夜来雨,水到岸头浑欲平。 译文: 在晚霞的映照下,几座木板搭成的小桥横跨在鳌溪之上,两岸的古树枝叶繁茂,生机盎然。昨夜不知有多少雨水倾泻而下,鳌溪的水势已经涨得差不多与堤岸齐平。 注释: - 鳌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处美丽的小河或湖泊。 - 小桥:指鳌溪上搭建的简易桥梁,供行人通行和观赏风景之用。 - 晚晴:傍晚时分,天空晴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词语语句来概括答案。“圣主除官本为民”,意思是皇帝的官职本来是用来治理老百姓的,作者用这个比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皇帝的官职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当官的,现在皇上把官职分封给了儿子,就是让儿子当官,为百姓造福。“吾儿何幸到簪绅”,意思是我的儿子有幸当上了官吏,可以为民做主了。“但须因此行方便”,“因为”是介词,表依据
【注释】 1、鳌溪: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境。因山形似大龟,故名。2、蔼蔼烟云望眼昏:指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令人眼花缭乱。3、乱红翻径绿遮门:形容景色十分美丽。4、一声啼鸟在何处:指不知鸟儿的去向。5、山外人家桑柘村:指在山下村庄中,有桑树和柘木。6、桑柘:指桑树与柘树,均为灌木,可食。7、赏析: 这首诗写山中美景和人迹罕至之情景。首句写登高远眺所见,山中雾气弥漫,视线模糊,一片迷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吏师吾昔得三贤……其间廉节最为先。”意思是:当年我们做官的时候,曾得到像张良、范增那样的三位贤人。如今,屈指算一算,有多少事是利名之争,而在这当中廉洁的节操才是最应该重视的。 【答案】 送子岘之官萍乡 吏师吾昔得三贤 —— 吏师:指担任县令的官员。“吾昔”句意为:过去我当县令的时候,曾得到像张良(汉代杰出的谋臣和政治家)
注释: 1. 至曾田市贻管巡检:到曾田市去看望管巡检。贻,赠送。 2. 一年三过曾田市:一年之中我三次经过曾田市。 3. 春去秋来瞬息间:春天过去,秋天来临,时间在一瞬间就过去了。 4. 安得此身无俗累:如何能让我摆脱世俗的牵累。 5. 清高长似寨前山:我的志向如同寨前的山一样高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的表达,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的生活的追求
注释: 至曾田市贻管巡检 —— 到达曾田市后交给管巡检。贻,交付、赠给;管,管仲,名夷吾。贻管巡检,即把诗送给管巡检。 将军齐相夷吾后,不用干戈盗自清:齐桓公任用管仲为丞相,不用武力而使国家强大。 回首江南望江北,故乡天际暮云平:回头望去,只见江南水乡,天与云相接,一片苍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官途中路过曾田市时写给管巡检的一首七绝。诗人以“不用干戈盗自清”起兴,点明自己的政治理想
宋建州建阳人,初字元履,后字子实。 师胡宪,与朱熹游。 试礼部不第,归乡里,筑室“艮斋”读书,人称艮斋先生。 孝宗乾道中,宰相陈俊卿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世之务,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学录。 累疏谏反对召还幸臣曾觌,又遗书责俊卿甚切,罢为台州教授。 推行古社仓法以惠民,开诸乡置社仓之先例。 生卒年
谢薖是宋代的诗人,自号竹友居士,与兄谢逸并称“临川二谢”,并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与兄谢逸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在文学界享有盛誉。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有着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