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
徐祯卿
查阅内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闲居习禅观,虚独长心苗。 - “闲居”指的是诗人选择了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方式。 - “习禅观”表明诗人在空闲时间会去参禅观悟。 - “虚”在这里有“空”的意思。 - “独”表示独自。 - “心苗”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种子或者思考。 2. 万境一澄澈,诸天何寂寥。 - “万境”代表世间的万事万物
注释: 今夜中秋月,云端空复情。 人间同寂寞,天外独分明。 桂子飘何处?边鸿度有声。 他乡对家酝,愁绝为谁倾。 译文: 今晚的中秋月,仿佛被云雾遮住一样,让人感到空荡荡的情感。 人世间都沉浸在这同样的寂寞之中,唯独天上的月亮格外明亮。 桂花树在哪里飘落呢?边塞的大雁传来了叫声。 在异乡对着家乡酿制的酒,我愁绪满溢,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
过乔侍郎省中因怀献吉 东掖当年署,长廊故柳斜。 久辞陈子榻,重谒谢公衙。 厅事垂蛛网,高檐噪晚鸦。 风烟那可忆,飘泊惜瑶华。 注释: 1. 东掖当年署:东掖是皇宫的东门,曾经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东掖曾经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2. 长廊故柳斜:长廊是宫殿前的一种走廊,过去种有柳树。故柳指过去的柳树。 3. 久辞陈子榻:陈子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这里可能是指某个人,因为久辞可能表示已经离开很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逢钱水部 注释: “逢”在这里可能是指遇到、碰上的意思。“钱水部”应是指唐朝时期的诗人钱起,他以山水诗著名。 2. 仙侣维舟处 注释: “仙侣”指的可能是神仙般的伴侣,而“维舟处”指的是停船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形容钱起的住所或其诗风中的自然之美。 3. 芦花晓浪生 注释: 描述清晨时分,水面上飘荡着细碎的芦苇花和波浪。这种景象通常给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感觉。
途次 洪津春渺渺,落日水沄沄。 路合原前树,舟移沙上云。 芳蘋净渚色,缃帙对鸥群。 坐觉海潮满,烟波愁向君。 注释: 洪津春渺渺:洪津的春天景色很渺远。 落日水沄沄:夕阳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路合原前树:道路与原野相接前的树木。 舟移沙上云:小船在沙地上移动,仿佛云彩在飘动。 芳蘋净渚色:芳草如茵,清澈的池塘边。 缃帙对鸥群:打开书籍,看着成群的鸥鸟。 坐觉海潮满
诗句释义: 1. 女晬日:在孩子满周岁时举行庆祝,称为“庆女岁”或“女晬”。此诗描述的是这一时刻。 2. 去年生汝日,吾病始人扶:这两句反映了诗人自己当年因疾病而需他人扶持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对健康的珍视。 3. 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这两句描绘了当时的习俗,即便家境贫寒,也尽力给孩子准备衣物,显示了家庭的责任感。 4. 避寒犹在襁,爱母未能呼:描述了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
诗句释义 1 月:月亮。 2. 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明:在家乡今晚的月光格外明亮,它越过遥远的距离,照亮了我。这里的“迢递”意味着月亮的距离感和远方的清晰。 3. 只自悬清汉,那知隔凤城:只有自己知道这明亮的月亮悬挂在清澈的天空中,却不知道它隔着长安城。这里的“凤城”指的是古都长安,长安因其历史悠久而被称为“凤城”。 4. 气兼风露发,光逼曙乌惊:它的气势结合了风和露的力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内容如下: 赠唐居士 闲居嗒嗒醉呜呜,转觉微情与世疏。 贫剩氍毹犹让鹿,病抛鱼肉久甘蔬。 一龛碧火蒲团夜,十亩黄柑酒瓿车。 兹事若成须报我,菟裘随地着吾庐。 注释与赏析: - “闲居嗒嗒醉呜呜”: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 关键词:闲居、嗒嗒、醉、呜呜 - 译文:形容诗人在闲居时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仿佛沉浸在深深的醉意中。 - 赏析
月 落日桃源口,迢迢望楚邦。 烟霏静夜色,棹响绕空江。 看月生西浦,穿云度北窗。 高楼有羁羽,照影不成双。 释义与译文: 1. 落日桃源口,迢迢望楚邦。 注释:在落日的余晖中,望向远方的楚地,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烟霏静夜色,棹响绕空江。 注释:夜晚的宁静中,只有轻轻的船桨声回荡在空荡的江面上。 3. 看月生西浦,穿云度北窗。 注释:月亮升起在西边的湖滨,穿越云层
【注释】 乍:刚,不久;缘:因为;浮阴:指太阳光的反射。不愁妨玉兔:不怕月亮被云遮挡而妨碍其圆缺变化。常恐近浮阴:唯恐接近云彩。丹枫急:形容树叶的颜色鲜艳。紫闼深:皇宫的深院,也指秋夜的幽静。如何鸿雁意,噭噭有惊音:鸿雁传书的声音多么凄惨啊!“噭噭”形容雁叫时声音急促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色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月为题,借月抒怀,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全诗意境清雅,语言凝练
相关推荐
宋抚州金溪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 陆九思弟。 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 少闻靖康间事,感慨金军侵辱,即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 曾轮对陈五事,为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 光宗时,知荆门军,创修军城,以固边防,甚有政绩。 卒谥文安。 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 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与熹通信论难
毛文锡,,字平珪,唐末五代时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 年十四,登进士第。 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 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 《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