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农,原名姚文田,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8,卒于公元1827
清浙江归安人,字秋农。
嘉庆四年进士。
授修撰,历官至礼部尚书。
学尊宋儒义理,又深究汉学。
早年以八股文著名,后乃极言其害。
识见通达。
卒谥文僖。
有《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学古录》、《邃雅堂文集》。
生卒年:1758-1827
秋农,原名姚文田,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8,卒于公元1827
清浙江归安人,字秋农。
嘉庆四年进士。
授修撰,历官至礼部尚书。
学尊宋儒义理,又深究汉学。
早年以八股文著名,后乃极言其害。
识见通达。
卒谥文僖。
有《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学古录》、《邃雅堂文集》。
生卒年:1758-182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其中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首先要了解全诗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再将诗句与注释对照起来理解作答。 “科场舞弊,皆有常刑”一句,意思是考场上的舞弊作弊行为,都有明文规定和相应的刑罚。 “告小人毋撄法网”一句,意思是告诫那些不怀好意
【赏析】 此为楹联。上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的名联,是清朝学者陈云伯的自勉联,原为清代翰林院编修吴骞所撰。其内容如下: 上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世上几百年的旧家,没有不是靠积累善行而得来的。这里的“德”指的是道德、品行、修养等。整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一个家庭或家族存在了多长时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渡海》。下面逐句进行注释和赏析: 癸亥闰二月廿四日夜半由徐闻渡海至琼州(癸亥年闰二月二十四日夜半从徐闻渡海到达琼州) 注释: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农历癸亥年的闰二月二十四日深夜从徐闻渡海到达琼州的情景。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从徐闻渡海前往琼州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为下文的叙述提供了背景。 数年踪迹来南溟,地角天涯无不经(几年来足迹遍布南疆,无论天涯海角都曾经经过)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虔所作,描述了他在闽入粤的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以下是逐句释义: 众山磊砢而嵯峨,其水激荡而扬波。 这句诗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峦叠嶂、水流激荡的景象。磊砢指的是山峰错落有致,嵯峨则形容山峰高耸陡峭。扬波则是水流奔腾不息,如同波浪般起伏。 地灵藏育有奇气,造物不肯援常科。 这句话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赞叹。地灵指大地具有灵气,能孕育出非凡的人才;藏育则有养育之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题卢忠肃公手札》。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绝野栖迟军鲜饱,凄凉父老贻升枣。 在野外休息时,军队里的食物充足,但百姓却因战乱而生活困苦,老人和孩子们只能吃枣充饥。 草履麻衣体攒镞,三郡遗民同一哭。 百姓们穿着简陋的草鞋和麻衣,身上的伤口累累,他们一起哭泣,表达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的哀痛之情。 十年万死不顾身,一朝偾败徒酸辛。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译文】 山寺屹立在江边,屋角悬着铃声,似乎没有停息。 白天山鬼驱虎豹出没,夜晚江上鼋鼍游荡。 广陵树不可渡江,瓜步潮生空自愁。 北望长安如日远,烟波何处著扁舟? 注释: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古称京口。 甘露寺:位于南京市西门外的一座古寺。 岧峣(yáo yáo):高耸的样子。 屋角悬铃:指寺庙的屋檐上挂满了风铃,随风叮当作响。语未休:说话的声音没有停止。 山鬼:古代神话中的山神,能驱赶猛兽
【注释】 山左道中:泛指在山左(今山东省)行走。滕阳,滕县古称。邹峄、汶水:均为地名。 【译文】 滕县小雨报春耕,邹峄残山马首迎。 北望海云含日气,东来汶水杂冰声。 功名不数齐三士,节概终归鲁两生。 旧事难从遗老问,路长心急畏邮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山东滕县一带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滕阳小雨报春耕”,这是诗人在滕县的所见所闻。滕县
胥江以子胥名,心伤东门县之目。因作长歌陈吴亡之由,于子胥亦不能无讥焉尔。 吴通上国始屈巫,楚败柏举由申胥。 两皆复仇非为国,坐令庙社成丘墟。 苎萝山下卖新女,大道宫台教歌舞。 当时自为沼吴来,竟堕术中悲闇主。 皆言哲妇能倾城,岂知召侮在佳兵。 伐荆伐越事不已,怨构四国来狺争。 功师北征等狂噬,悃款忠言不能制。 借问先时谁惎谋,遂使鸱张忘国计。 悬目东门众所怜,救时无术一身捐。 苏台未见游麋庵
【注释】 1. 初转:发出。 2. 文种墓:春秋时越相文种的坟墓,在钱塘县东北。 3. 子陵台:汉光武帝刘秀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钓鱼台旁建亭子,名钓台,后改名子陵台。 4. 金寇全师去:宋金兵大举入侵,溃败退却。 5. 合借钱王射手来:指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 6. “欲写壮观愁笔弱”:想描绘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色却力不从心。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钱塘江观潮盛况,诗人用“一声”
查升,字士衡,号白石山人、闲翁,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著称,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声誉。 查升生于江宁(今南京市),家境贫寒,但能勤奋学习,并广泛涉猎群书,善于诗文创作。他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被誉为清初文学的开山鼻祖之一。 他的诗歌题材涉及人生、时事等多个方面,感情质朴真挚,富有哲理内涵。查升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的风格豪放,如《渔家词》《闲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