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注释:
- 诗题中的“郑”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
- “山”,指高山。“扶苏”,即高大的树。“隰(xí),低湿的地方。“荷华”,荷花的花冠。“子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这里泛指美貌的人。
3.“乔松”,高的树木。“游龙”比喻美女。“充”,同“乘”。狡童:丑陋的年轻人。
- “国风·郑风”,是《诗经》中的篇章之一,“山有扶苏”的下一句为:“隰(xí)有荷华。”
- 译文:
高山上有高大的树,低湿的地方长着荷花。没有见到子都的美貌,却见到了狂且。
高山上有高的树木,低湿的地方长着游龙。没有见到子充的容貌,却看见了狡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