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凡用兵的方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君主,会合军队集结民众。在险阻的地带不要扎营,在交通要道的地区结交友好,在没有退路的地带不要去停留,被包围的地带就要考虑对策,绝境就奋力战斗。道路中有些地方是不通行的,军队中有些部队是可以不打的,城池中有些地方是不能攻打的,战场上有些情况是可以不必计较的,君主的命令中有些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一个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作战方法,那么他就能懂得怎样去使用军队了。如果不能精通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那么即便他了解有关地形的优势,也无法利用地形来取得胜利。如果不了解灵活机动的战术,即使他了解五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也无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他的思考一定是兼顾利益和危险两方面的。因为只有同时考虑这两方面,才能保证自己行动的成功。
如果只图私利不顾危险,那么军队就会成为自己的累赘,从而招致失败。如果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危害,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或灭亡。所以,用兵之道就是不凭借敌人不会来进攻这一点,而是应该依靠我们有充分的手段来等待敌人。同样的道理,用兵之道也不应当期望敌人不来进攻,而应依赖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使敌人无法进攻。
因此将帅存在着五种危险:一是贪生怕死,容易被敌方杀死;二是只想活命,容易被敌方俘虏;三是性情急躁冲动,很容易被敌人所欺侮;四是过分追求个人清廉正直,容易遭受屈辱;五是为百姓着想过于热心,就容易遭到百姓的埋怨。以上这五种情况,都是将帅所犯的错误,也是战争中的大忌。一旦犯了这些错误和大忌,就必然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