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天赋的性是本性,遵循本性的是道,修习道的是教。道是不可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因此君子小心谨慎于他所不看见的事物,恐惧于他所不听闻的声音。不要显露他的隐秘,不要彰显他的微小,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
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发作而都符合节度就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之大通。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的地位就会端正,万物就会生长。
【注释】
- 天命之谓性:按照天赋予的本性而言。
- 率性之谓道:按照本性来修养就是道。
- 修道之谓教:修习道就是教化。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的话那就不是道了。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因此君子警惕自己不要看到所不看到的,要害怕自己听到所未听到的声音。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不要显露出其隐秘,也不要显示出其微小之处。
- 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以君子在独自的时候也要谨慎。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发作但都能符合节度就叫“和”。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之大道。
-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的地位就会端正,万物就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