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注释】

  1. 唯:只
  2. 至圣:最高的圣人
  3. 聪明:智慧
  4. 知:知识,智慧
  5. 临:治理、统治
  6. 宽裕:宽容和温和,柔顺而不失刚毅
  7. 强:刚强有力
  8. 执:有主见、能决断
  9. 齐庄:庄重整齐。
  10. 中正:正直,公正
  11. 文理:文章结构与逻辑
  12. 密察:仔细考察
  13. 溥博:广大无边
  14. 渊泉:深邃如泉的源泉
  15. 时出之:源源不绝地涌流。
  16. 溥博如天:广大无边如天。
  17. 渊泉如渊:深邃如深渊。
  18. 见而民莫不敬:百姓见到此水都恭敬。
  19. 言而民莫不信:百姓听到此事都相信。
  20. 行而民莫不说:百姓看到此水都高兴。
  21. 声名洋溢乎中国:名声遍布整个中国。
  22. 施及蛮貊:流传到蛮族和边远之地。
  23. 舟车所至:无论舟船还是车轮都能到达的地方。
  24. 人力所通: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方。
  25. 天之所覆:覆盖天地。
  26. 地之所载:承载万物。
  27. 日月所照:受到太阳和月亮的普照。
  28. 霜露所队:受霜雨和露水的滋润。
  29. 凡有血气者:凡是有生命的人。
  30. 莫不尊亲:无不尊敬、亲近。
  31. 故曰配天:因此说它配得上天上的神明。
    【赏析】
    《中庸》是《四书》之一,由孔子学生子思所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全书以“诚”为核心概念,论述了道德修养和伦理关系等问题。在《中庸》中,子思通过阐述君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揭示了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诗的第一句“唯天下至圣”直接表明了主题,即最高境界是“至圣”。接下来的八句描述了至圣者的智慧、仁慈、坚强、公正等特质,以及他们的行为对人民的影响。这些特质都是至圣者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
    第三联开始,诗人描绘了至圣者的德行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他们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滋润着百姓的心田,使百姓对他们心生敬意,信任他们,并由衷地喜爱他们。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言语和行动上,还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一句“故曰配天”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强调了至圣者德行与天地同在,配得上天意。这既是一种对至圣者的高度赞美,也是对他们道德品质的一种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至圣者的描写,展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人格。通过赞美他们的德行,表达了对至圣者的崇高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儒家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