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
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遂鞭马而出。
晏子春秋 · 内篇 · 谏上第一
晏子说:“我听说君主公正,臣子就会顺从,这被称为顺;君主不正,臣子就会不顺从,这被称为逆。现在您奖赏了奸邪谄媚的小人,而让官吏必须顺从,这就使得国君失去了他的正确之道,臣子也失去了他的守业。先王设立爱,是为了劝诱好人;设立恶,是为了禁止坏人的行为。从前三代兴盛的时候,对国家有利的就爱护它,对国家有害的就厌恶它,所以知道什么是应该爱护的,就会有贤良的人很多;知道什么是应该厌恶的,邪恶和奸佞之徒就灭绝了。因此天下治理得很好,百姓都和睦团结。但是到了衰败的时候,行事安闲简易,生活安乐舒适,顺从自己的人就爱护它,违背自己的人就厌恶它。所以知道什么是应该爱护的,邪恶和奸佞之徒就繁盛起来;知道什么是应该厌恶的,贤良之人就灭绝了。这样,离散了百姓,危亡了社稷。国君不能衡量圣明君王的兴起,臣民又不知道昏庸君主的衰败,臣下害怕这种逆政之行,官员们也不敢去争辨,以致败坏了国家,危害了宗庙。”
景公说:“寡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听你的计策吧。”国内之禄,所收有三个方面。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信用谗佞,奖赏了没有功劳的人,惩罚了无辜的人。晏子劝谏说:“臣下听说明君希望圣人来教导他,不听说听从谗言佞人来诛杀赏罚。现在您与身边的人相互颂扬说:‘那些死的人能够勉力为快乐吗?我怎么能够成为仁爱的人却反而加重了被黥的民众呢!’所以内宫的宠妾被迫夺去了国家的宠爱,外宫的宠臣在民间强夺了民财,执法的官吏却同时掌管着百姓的财物。百姓愁苦、约略、疾病,而奸邪之人反而更加逍遥,隐瞒真情,隐藏邪恶,蒙蔽谄媚于上位,所以即使有至圣大贤,怎么能抵挡住谗言的侵害呢!因此忠臣常常受到伤害。臣下听说古代的士人,可以与之共得其道而不能与之共失其道;可以与他共同进用,但不能与他一同退隐。臣下请求辞去官职,离开朝廷。”说完便骑马离去。